姥姥回去老家后的第二天一早,我便计划带小家伙去书城逛逛,一来购置新书,二来调整心情。
六月的深圳,已是骄阳似火。本打算坐地铁过去,结果没等走到地铁站,小家伙已经热的满头大汗,小板寸里密密麻麻的汗滴在阳光映射下,仿佛散落的星。
妈妈,我们还是打车去吧,好热啊。
宝贝,我们出门前,是你主动提议要坐地铁的是吗?我试探地问。
是的,小家伙点点头。
我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考虑到地铁又凉快又便捷,当时妈妈觉得你的建议很明智,就同意了。
所以,妈妈带的钱不多,只够打一次车的,这意味着现在打车,我们回来时只能坐地铁。
那你是选择去的时候坐地铁,还是回来时坐地铁呢?我给他自主选择的权利。其实老母亲的内心也是想着赶紧打车吧,整个人都快被晒化了。
回来时坐地铁,小家伙爽快的答应。话音刚落,就够着小脖子左右张望,看有没有空的士经过。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不断向他灌输的原则就是人无信,则不立,言既出,行必果。
所以在这种违背约定的情况下,我的爽快答应,必须要让他明白,表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他看到妈妈都能随意违背约定,那今后的约定,就更加没有效力,可以朝令夕改。
上了出租车,小家伙雀跃的看着窗外风景,很快安静下来专注地识别过往车辆,不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对我说,妈妈,你看!那个车轮是全黑的!……
宝贝,你知道妈妈今天为什么会破例,违背我们出发前的约定吗?妈妈这样做合适吗?等他安静后,我问道。
不合适,小家伙嗫嚅地说。
嗯,妈妈赞同你的看法,妈妈也觉得不合适。因为我们之前总说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努力做到。但是现在妈妈违约了,感觉有点糟糕。
小家伙有点茫然的看着我,的确以他的年纪,来思考这个问题,犹如鸡同鸭讲。所以,为人父母需要告诉他的,是简洁明了的,什么可以变通,什么一定要坚守。
操心的老母亲既想让他成长为一个有原则底线的男子汉,但又不至于矫枉过正,成为迂腐固执之人。
仔仔,你看妈妈刚才是不是也满头大汗?确实天气太热了,我刚看手机温度显示户外已经36度,等我们走到地铁站,一定浑身大汗,再被地铁里的空调一吹容易感冒。况且太晚的话,书城中午可能会关门,所以,我们可以打车。
那宝贝你看,约定是不是也能变?但是什么时候能变?约定在生活中,如果威胁到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或者是让你有了很不舒服的感觉,这时约定就可以变。因为或许它是一个错误的约定,而犯错误很正常,约定时犯错误也很正常。
等我说完这段话,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时,小家伙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很多道理的灌输,不是一蹴而就的,老母亲内心也深知这个道理。但是在那个当下,觉得很有必要让孩子明白,事物之间奇妙的因果联系。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得不,只有你想不想。有些时候表面的绝境,只需一个拐弯,转机也就出现了。
返回时,小家伙很自觉的坐地铁回家,没有一句怨言。在拥挤的车厢内牢牢抓着扶手,和我兴奋的聊着见闻,没等下站,就打起了哈欠。等到家时,已经沉沉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