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阿海的学习笔记,被触动,无论在什么时候,百姓要的并不多,只要一个安全的环境,可以自立更生,可以自给自足,可以尽天年而不中道夭。越是简单的要求以而越难以达成,因为这个简单要求承载的是全体百姓,不是一家一村。把简单的事做繁杂是人的天性,而把繁杂的事做简单考验的是智慧。
在这四、五课的故事里,李源老师引导我们看见了历史繁杂线条后面的简单规则,历史虽然被层层上色,不停装扮,但人性中的基本规则不会变,我们日常生活中处理事物的基础逻辑不变会。所以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超出常人想象的荣华富贵,还看到了皇帝的焦虑。
在民间传说里,皇帝是人生的幸福顶点,吃饭用金勺子,不用下地干活,一年四季吃穿用度不愁,用不尽的钱财,享不尽的荣华,怎么会有焦虑呢?
但在今天的故事里,我体会到了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有焦虑。隋炀帝焦虑是因为他父亲和他得皇都位不正,周边的世家和大贵族都对皇位虎视眈眈。而唐太宗也有焦虑,他也得位不正,弑兄逼父退位。他们两位为了正名声,确认天命所归,所以一个征战四方以功劳来树立权威,一位江山大治,国泰民安收获民心来确认自己的大义名份。
做为皇帝,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在意大义名份,一定要证明自己就是天命所归。这或许与中华文明的传承有关,从孔子整理周之后的书箱和思想开始,再到汉朝之后儒家对皇权的重新包装,在思想上巩固了百姓对皇帝的认可,确认了皇帝是天之子,皇权不是凡人可以奢望的。这一理论在汉朝经历了几百年的灌输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后来才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怎么才能把全国的民心一点一点连接起来呢,就是乡间的士绅,再往上就是读书的士人和世家贵族。这中间的世家大族是皇帝统治天下的骨架,这一层是就是皇帝产生焦虑的原因。这一层人代表者中华文化的传承,他们有解释和传承的权利,他们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影响力,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他们是皇帝的支持者,同样也是皇权的威胁者。这也是文化的生命力,是一群人对文化的认可和传承,这也是承载这片土地上所有生命的基础。我想这也许就是隋炀帝和唐太宗身为皇帝向现实妥协的原因。
百姓对皇帝的认知是一种全民的心理认知,他们家里也是按同一套规则传承的。所有的这些基础规则,通过乡绅宣传,书生讲述,听书看戏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一但占据了他们的认知,就很难改变。身为皇帝,面对这套皇权传承的基础规则,唐太宗可以修史书来证明自己功绩,可以写隋炀帝的错误来反衬自己的正确。但这也只是对他违反规则行为的一点补救,士族和百姓心智中的规则就是皇权天授,嫡长继承。所以隋文帝也好,唐太宗也好,再到后来的黄袍加身也罢,他们做为规则的破坏者深知破坏规则带来的收益,所以就担心后来者有样学样,始作俑者为未来野心家留下了大义理由。
这就是皇权独占性带来的必然焦虑,中华文化给了皇权绝对的地位,同样也给它带来了绝对的危险。一个人处在绝对的权利绝对的危险中时,怎么不会焦虑。
所以皇帝有焦虑是必然,欲戴皇冠,必受其重,中外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