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本育儿书,学了一些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也努力过,有时还是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我没有去注意是什么因素刺激了我的情绪。
《不吼不叫》这本书第一章讲到你要识别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刺激你情绪的因素,大发脾气之前,身体会有怎样的感受和反应。找出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是来自周遭环境,来自孩子们的争斗和淘气,还是来自疲劳、压力…当我们能发现这些可预见到引发吼叫的因素,就能做出有的放矢的改变。
日常练习就是在本子上列出常见的触发器,第一是内部触发器,当我感到疲劳、烦躁、焦虑、被误解、没耐心等等这类情绪时,会大吼大叫。第二是外部触发器,孩子们打闹争执、抱怨、磨磨蹭蹭、缠人,不按时做作业睡觉,不说实话等这些因素。第三是与孩子无关的外部因素,比如屋子太乱、即将迟到、月经期、丈夫不帮忙此类。
然后要利用对这些触发器了解制定改变计划。我每天都会面临重复的挑战,每当晚上的时候,是我脾气爆发点,孩子刷牙洗澡睡觉总是磨蹭,如果我觉察到面对孩子的行为即将做出的反应,那么我就要有意识去调整自己的感受,控制自己粗暴的回应方式,下决心去解决问题。
千万注意不去升级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敏感的人容易想太多,也许只是一件小事,却越想越严重,孩子被你想的越来越糟糕。对所见所闻不要产生太多负面想法,只关注当下的状况,不要想已经过去和将要发生的事。
多花时间观察自己和孩子的相处状态,自我检查当下的感受,也许我们自然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学会平和有耐心的对孩子,要做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