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咱家啥时候开始买年货?”
“赶趟儿,也没啥买的,现在不像过去,吃喝啥的现在哪天想吃就能买,那不是每天都是年嘛,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
这是我和我爸前几天在我爸休息的时候的一段对话。
然后照旧,我爸跟我讲起了他小的时候是如何盼着过年——因为过年能吃到糖,能吃苹果,如果幸运的话,还会有新衣裳,过年的前几天农村的老院都会摆什么祭祀的仪式和他口中的纸糊灯笼之类的物件,诸如此类,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尽管我已经听了这么些年,但每次听都会有时光穿梭般的意味,仿佛在看一部黑白片老式电影,看着我爸和他们那一代人的孩时片段。
听完了曾经发生在五六十年前的那些故事,点了一根烟,让我不禁眼眶有些发热。
父母对年的概念还依旧停留在吃,喝,穿戴这基本的物质需求层面,是啊,现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别说吃穿住这类基本的条件了,就是出行和购物的方式都更迭了几代了。看着爸妈的背影,我好想过去抱一抱他们,抱一抱并没有跟上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步伐的他们。
在东北,像我们家所在的这样的小县城,太多了,也太多了像我爸妈这样的最淳朴的老百姓,他们没有辉煌的事业成就,没有做公益慈善的大爱,也没有明星波及范围的影响力,他们有的,只是家的概念。家里的老人,孩子,还有相伴走了半辈子的彼此。
年轻的我曾无知的默默指责我的爸妈,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不能勇敢的出去“打拼”,为什么眼光不能那么“独到”,为什么不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
就着东北冬日里毫无遮掩的阳光,或许我稍稍读懂了爸妈这50年里走的那些蜿蜒曲折的小路,也尊重和理解他们在未来里即将选择的生命轨迹。
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