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第一个五一小长假到了。看了看网上介绍人们蜂拥涌出的景象,很多地方酒店坐地起价好几倍,也是一床难求,甚至沙发都开始卖订位了。北京各大景点门票预定一空,几乎都是爆满。早上与好友商量,往哪个方向走呢,可能只有向西吧。以前去过一次颐和园西南侧的北坞公园,那是电影“老炮儿”外景之一,想想那边应该人不会太多。所有北京土著已经做好了让位给外地游客们的准备,著名景点都不会去的。
北坞公园是海淀区三山五园园外园之一,位于玉泉山南侧,被北坞村路分隔为东西两园,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兼具传统元素的绿色空间。
北坞公园隶属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所在地原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个自然村。公园规划建设的是面积超过47公顷的现代园林:其定位既不同于郊野公园,也不同于城市公园;其设计风格既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气息。
北坞公园占地711亩,分为东园和西园:东园巧妙借景颐和园、玉泉山,内有四大景区,其中有特色的要数船头形状的眺望台,登台既能看到旁边玉泉山,也能看见颐和园的佛香阁;西园位于北坞嘉园北侧,园内开辟出大大小小的空地,供周边群众休闲、娱乐、运动,组织节日庆祝活动等。园内景物、植被、雕塑等与环境相适应,再有就是保留的那一小片京西稻田,提升了公园的整体品质。
北坞公园的田地主要集中于北坞公园东园内,分布在在金山寺北侧的耤(jí)田耕织景区以及金山寺、滨水台南侧的小湖周边。
北坞公园有一汪小湖,
叫高湖,
远眺湖的北面是居高临下的
玉泉山,
耸立着高高的琉璃塔。
北坞公园的定位
既不同于郊野公园,
也不同于城市公园。
公园与周边的颐和园、玉泉山
以及其他公园协调一致,
相得益彰;
园中景物、植被、雕塑等
与环境相适应,
提升了公园的整体品质。
其中有特色的要数
船头形状的眺望台,
公园巧妙的使用了借景的手法,
登上眺望台
不仅能看到旁边玉泉山,
天气好的时候
还能看见颐和园的佛香阁。
耤田耕织
由北坞公园东园的西门进入,向前(东北方)行进,前方有一座船形观景台,即“北坞印象”景点的主景观。船形观景台前方,就是向东北方延伸的稻田,被树林草地以及金山寺、关帝庙等建筑围合在一块狭长地带内,几条纵横交错的小路穿插其间。
还有不少垂钓爱好者,湖边鱼竿林立。
其中,金山寺西北侧的稻田间,树立着一组以牵牛耕作为题材的雕塑。雕塑由三人一牛组成。位于中心的一头牛拉着犁,牛的身后一个成年男子推犁鞭策,牛的身前一个少男面向着牛,用长绳牵着牛鼻子,如拔河般仰着身子用力拉拽,两人脑后为清代发式。
成年男子雕塑右后方是一个静立的成年女子雕塑,看起来是一位饷田的妇女,左手提瓦罐,右臂悬篮子,颇有“箪食壶浆”的意味。这组雕塑和周围的稻田就是耤田耕织景区的主要景观了。
“耤田”,又作“藉(jí)田”“籍田”,指的是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年春耕时,天子、诸侯往往亲自参与耤田的耕作,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据考,商代已有商王主持耕种的耤田,周武王创制藉田礼,天子“躬秉耒”,亲自拿着农具耕作。有人推测,耤田是由原始社会氏族首领带领氏族成员从事农业劳作的传统演变而来的。
明清两代,先农坛成为许多皇帝祭祀先农、亲耕耤田的场所,雍正皇帝则把亲耕的地点设在圆明园西南的一亩园。
田中的稻子就是有名的
京西稻,
据说,当年乾隆帝下江南,
携回“紫金箍”水稻良种,
在京西试种,
所产谷米供宫廷食用,
因而也被称为“贡米”。
北坞,这园子真的不小,转了一大圈,竟然转晕了,找不到来时停车的那个门了。紧急呼叫小度,然后一通乱导航,还是找不到停车场那个门。实在没招儿了,求助警察蜀黍,又饶了大约一两公里,总算回到了车旁。很奇怪,百度地图为什么不能在园子里导航,离着还有好几里地,竟然说到了。来时候知道停车场那个门对着颐和园的西门,可是导航了一次,看到了颐和园西门入口,竟然不是我们停车的那个门,我这脑子里一直装有固定GPS的老司机,竟然懵了。
虽然北坞
就在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旁,
但更多的人忽略了
这个默默无闻的好地方。
更多的时候,
颐和园显得有些喧嚣,
而北坞公园
却有着她独有的寂静和美丽。
预告:中坞公园
中坞公园,北坞公园属于“三山五园园外园”中的两个。
“三山五园”指的是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这些名园之外,建有一条约40公里的绿道和13个公园,简称一道十三园。十三园又称“园外园”,分别是中坞公园、北坞公园、两山公园、畅春新园 、海淀公园、六郎庄公园、船营公园、功德寺公园、 石渠公园、妙云寺公园、影湖楼公园、茶棚公园、南旱河公园统称之为园外园,全部免费开放。
中坞公园,也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颐和园西南侧,面积约55万平米。“田园景致,柳林溪田”是中坞公园的主要景观特色。
中坞公园油菜花田风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