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市毕业年级语文一检作文评析

2018年吉林市毕业年级语文一检作文评析

初中语文学科中心组 吕玉春

模拟考试已经结束一周有余,各位同仁都在期待作文评改情况的反馈。我们深知各位的心情,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间,加班加点地汇集、打印、整理,终于将本次考试的作文情况做了初步的总结。由于时间紧迫,样本数量不多,加上水平有限;所以结论可能片面,观点可能偏颇;恳请各位同仁理解。

本次模拟考试,作文共有两个文题,任选一题完成作文,下面我们分别作出分析。

命题作文

作文题目:有书的地方,就会有与书相关的故事。请以“在书一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一、试题评析

本次考试命题作文的题目极好,命题人可谓是用心良苦。作文题目既有普适性,又有考查价值,还有导向性。应该说,在当下作文命题孱弱不振,千篇一律,尽是小儿女情怀的状况下,这样的作文命题实在是难得。具体来说,命题有如下特征:

1、作文命题紧扣时代旋律

关于读书的意义,已经有不少名人给予了答案。龙应台说:“读书,是为了拥有选择的权利。”白岩松说:“不读书,你拿什么跟别人比?”多读书,读好书,是时代对全体国民的要求,也是世界的趋势。国内主流媒体多次呼吁国人要在匆忙的生活中静下心来读书。可见,作文题目以读书为话题,让学生聊聊读书的事情,紧紧扣住当下我国发展的要求。这个题目,孩子能写,成人也能写。

2、作文命题切中课程核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席专家温儒敏先生说:“无论怎么改革,对于语文来说,还是离不开读书。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培养读书兴趣。”诚哉斯言,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读书,语文课程的核心是读书。作文命题抓住了语文课程核心,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读书的情况,课程的价值导向极高。

3、作文命题密切联系生活

学生天天离不开书籍,名著是书,杂志是书,教科书是书,杂志也是书,就连小人书也是书。学生与书的故事是说不完、写不尽的。这个文题,每个学生都能写,每个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写好。

4、作文命题寓意深刻隽永

文题为“在书一方”,是《诗经》名篇《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仿词。这与刘禹锡《陋室铭》的结尾“何陋之有”一句相类似。“何陋之有”的上句是“君子居之”,刘禹锡把“君子居之”省略,既写出了他以君子自居的情操,也使文章含蓄。“在书一方”这个文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伊人,在书一方。“伊人”指谁,可以指至交好友,也可以指亲人师长,还可以指理想追求。这是文题的要旨,虽然含蓄,但学生应该分析得到,毕竟《蒹葭》是课内教读的篇目。

5、作文命题符合学段特点

作文明确要求写与书有关的故事,命题人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叙事的文章,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这符合初中学段特点,写作的难度也适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成文也比较容易。

二、优秀作文评析

因为作文命题让学生有话说,再加上材料作文审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写命题作文的学生较多,佳作也层出不穷。优秀作文在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都有可取之处,下面选取部分佳作进行评析。

佳作一:

在书一方(47.5分)

难忘怀那书的故事……

(开篇点题,简洁明快,紧扣作文要求,写与书有关的故事。)

我的大半个童年都是和奶奶度过的,在农村有书是很稀奇的事。一天,我看到电视上的小朋友都背着书包,拿着图书,便也想要。可奶奶当时很穷,买一本书都很吃力。

(此段交代了背景,书难得的原因。)

“奶奶,奶奶,你看电视上的小朋友都有书看,有书读,多好呀!我也想要!”我奶声奶气地说。“好呀,我们囡囡知道学习了,真是个好孩子。”“我就要那个叫四大名著的。”“好,好,好!”奶奶连声答应下。那几天总是见不到奶奶的影儿。一天晚上,我便生气地说:“哼!奶奶不是说答应给我买书吗?奶奶就知道骗人。”“奶奶明天那就去给你买。”奶奶说。我一听,高兴坏了,依偎在奶奶怀里。第二天奶奶真的拿回来了四大名著(作者当时多大?能否看得懂四大名著?)。我闻闻书上的香气,连忙打开书开始读,也没想奶奶的钱是哪来的。过了几天,我拿着书满村子跑,“我有书喽!太好了!”就在我跑的路上,邻居告诉我奶奶为了给我买书,去给别人打工。奶奶身体本就不好,而且年龄还那么大了。回家的路上,我充满了自责。晚上,躺在奶奶的身边,看到奶奶又多了白发,皱纹似乎每天都在和奶奶作斗争,不由得泪如雨下……

(细节有力,语言朴实。作者用叙述把感动融于其中,“泪如雨下”水到渠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上学的年纪,我和奶奶之间便像横亘着东非大裂谷,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

伴随着一声刹车响,我们到了奶奶家。正在厨房做饭的奶奶急忙跑了出来,将带有油的手在围裙上蹭来蹭去,倚在门上。我拿着几袋水果下了车,奶奶脸上掩饰不住的笑,“小鬼,回来了,快进屋,有你爱吃的。”奶奶一把接过所有的东西,仿佛不觉得重。进屋后,奶奶拉着我的手,来到柜子旁,拿出了好多桔子,但都已干巴了。奶奶说:“知道你爱吃,奶奶一直给你留着……。”我一把接过,塞进嘴里,“好吃,好吃。”(用奶奶给“我”留好吃的来托奶奶给“我”买书的事情,妙!)

到了晚上,我在屋里看书,奶奶将头探了进来,手背在后面,放在我桌上好多书,说:“知道你爱看书,小时候条件不好买不起,现在好了,以后我每次进城都给你买书。”(呼应前文内容,文章结构紧凑。)

我牵着奶奶的手,仿佛能感受到心里的温度,我和奶奶都眼圈含泪。书中包含着奶奶对我的爱,那在书一方的记忆我挥之不去……(结尾收束全文,紧扣文题,点明中心。)

作文取材是生活中的小事,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将“在书一方”的亲情故事叙述出来,读来让人感动。

佳作二:

在书一方(48分)

轻风染过指尖带走了浮华与喧嚣。静怡书案,眼中流转着雅字儒书。墨香飘逸着沙纸轻响,我与你梦中邂逅,在书一方。(这句中的“你”不好理解。)

半寸阳光,半寸香。手中紧握着试卷,一路无话。平日对我温柔的母亲冷着张脸,一直快步向前。一到家我便头也不回的冲到房间,看着试卷,泪如泻堤的坝,再也止不住了。晚上翻找书籍为完成读后感,不经意间触摸到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轻轻翻开入目是保尔的坚持不懈,不畏病魔,与艰苦万分的命运作斗争。我一下子再次热泪莹落,那么多苦难都没能让保尔放弃,我的一次失败又算什么?

几度陌上花开阡不悔,在书一方,它教会我坚持不懈。

半米阑干;半米墙。再一次,你温怒的眼光和我不平的嘶吼撞在了一起。而我冲出家摔门而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意见,我不认为我错,因此我绝不屈服。夕阳微沉,漫无目的的我竟走到了那家常去的书店。店员热情的询问我为何愁眉苦脸,我苦笑回答与母亲吵架。不料他竟拿出一本书递给了我。《繁星·春水》,我找了个角落坐下,静静地读起来。可才读了一会儿,我突然站起身来,往家跑去。一到家,我见家中还是我刚刚离开时的样子,只是母亲坐在一旁,静静地抽泣。我只能低着头说:“妈,我错了。”一时泪流满面。

几度蹒跚与你共转流年,在书一方,它教会我母爱。

半池明月,半池香。什么都别说,因为无话可说了。什么时候友谊可以如此轻易的放弃,轻语落下便是绝交。共处一室却相望而无言。再次回忆往昔种种,觉得可笑与无知。回家与母亲谈论,她却并未像我所想那样同我一样气愤,而是返回房间,拿出了一本她珍藏已久的书。便让我自己翻阅体会。当最后一页落下时,我依旧无话可说。书中的友谊深深触动了我,那不是因误会的种种诀别,而是就算做错我也相信你的沉厚情感。

几度梦春秋载同存志高远,在书一方,它教会我珍惜友谊。

羡子少年正得路,与书同行,与同为伴,氤氲于心中的感动教会都源于在书一方。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考场作文,沿用当下很“流行”的片断组合结构(三段式),每个故事都以中心句领起,以议论抒情句总结;同时开头、结尾及各段的领起句都很有文采。虽然内容有些牵强,但的确是考场快速成文的一个例子。

佳作三:

在书一方(49分)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书在手中,心在远方。

(四言短句,设问开头,紧扣文题,语言精美。好!)

所谓幸福,在书一方。(明白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若能在后文把“幸福”写出来,即写出是怎样的幸福,会更好。)

每年的寒假都少不了要去乡下的奶奶家过年,一路两个多小时的车路要如何度过?与书相伴。(写出了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的故事,角度小,易写好。)

车里空气被暖风吹得暖洋洋的,让我不禁慵懒地微眯了眯眼,将头轻轻倚在窗边,扶手边着一杯清香的柠檬茶,我画地为舟,在书的海洋中静静畅游,不知不觉中眼睛有些微酸,目光触及高速公路两旁白雪覆盖的山头和村落,心中是一片宁静与祥和。(总写读书的感受。)

时光伴着一页一页翻过的书页静静流走,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打开车门,冷空气扑面而来,冷热交替之间,心情也不自觉更为舒畅。合上手中的书,静静期待着山中生活的到来。

冬日的清晨的阳光总是格外醉人,迷得人晕乎乎地只想躲在被子中不愿出来。奶奶早上起来做早饭了,炕头被烧得明乎乎地让人更加不想起来,随手拿起枕边的书,再次进入那个未完待续的世界。宝玉和黛玉定情了么?黛玉的结局是怎么样的?这一切的畅想都在奶奶的吆喝声中戛然而止。我心中不甘情不愿地合上书本,慢慢地坐到饭桌前,口中吃着饭,却是食不知味,心中还在思索着那个凄美迷人的爱情故事。

可算是吃完了,我一个健步又跳回炕上,披着一个被子,只露出一个脑袋和两只手,回到我的书中世界。

瓦房中的空气有些微冷,被窝里却是暖洋洋的,奶奶及时送来的一盆地瓜干,为我的美丽世界增添了几分甜意与生气。

一天的日子又这样悄然过去了。奶奶打开了暖光色的小吊灯,又为屋里增添了几分暖意,而我的故事也快接近尾声。

奶奶收走了被我扫荡过后的干干净净的空盆,轻轻拍了拍我的头。

(以上写了几个读书的细节:车上读书,早上读书,饭后读书,晚上读书。不足之处是没有写出波折。)

合上书本,美丽的世界在心中杀青完结。

山中何事?一人,一本书,人在书中。

自然收束作文,句法极好。当下,学生的作文语言受西式语言的影响,句法的欧化倾向极严重。这篇作文的作者能写出这样的文字,难能可贵。另外,我们很多学生的作文模式化倾向极严重,如佳作二。此文的构思和立意实在不可多得。

佳作四:

在书一方(48分)

红尘路漫漫,那些往晶的记忆浸着春意的暧隔着万重山水渐渐被搁浅在岁月的彼岸,唯有书伴我一路前行,在书一方,念往昔的安暖。

静谧的夜晚,是书伴我成长,氤氲我的梦乡。

深蓝色的夜空是湖,静默的湖水,尾尾波动,泛起一小片白月。我安然躺在床上,身旁是母亲温柔以伴的身影,给我讲那一个个动人的睡前故事。你张口,一个个唯美的佳话自你樱唇贝齿中流出,那温柔的嗓音,痴缠在风里,萦绕在耳畔。西风古道,枯藤老庙,几分相思充斥在空气里,眼前是那漂泊游子,望断天涯的孤独背影。青篱院落,孤灯昏黄,几分落寞充斥在心底,烛闪微光,灯花摇摇欲坠,那寂静中闲敲棋子的声音萦绕在耳畔。月光爬上了镂花的窗棂,浅浅映入心底,睡眼朦胧之中,那一幕动人的篇章历历在目。回首儿时每一个青灯有味的夜晚,是书伴我入梦,伴我成长,伴我走过每一季春冬。忆儿时读书之味,乐益无穷,悠悠岁日,在书一方。

温暖的午后,是书伴我成长,丰富我的阅历。

阳光温柔的倾泻下来,透过玻璃窗,斜斜地映在我的身上,午饭过后,衬着温暖的阳光小读些许,美哉,妙哉。手持一本名著,在波澜起伏的情节中沉淀自己。保尔那遭遇耳聋的痛苦,受到敌人的污蔑,仍坚持不屈,在病榻上刻苦努力,历时三年写书的顽强毅力深深震撼了我。贝多芬即便遭遇家族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却依旧以痛苦换来的欢乐去安慰人们,在生命的末日写下不朽的《欢乐颂》,他顽强不屈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窗外,几朵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我能感觉到,它们正一点点地开放。我爱极了这种氛围,爱极了这种心境,在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净化中体会著名人大家的人文情怀。回望每一个与书邂逅的午后,是书丰富了我的阅历,升华了我的情感,悠悠岁月,在书一方。

听对光轻吟浅唱,看岁月静雅如流,那每上夜晚的青灯苦读,那每个午后的与书相守都在每个夜里于我心中淡入淡出。悠悠岁月,在书一方,以书为伴,一路走向成功的彼岸。

这篇作文与佳作二相似,思路清楚,语言优美,中心明确,书面整洁。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本次模拟考试作文的整体状况来看,学生们的作文现状很令人担忧。评阅作文的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给不上分去,实在不忍心给分啊!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无法辨认;语言粗鄙,别字错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类似梦呓;思路不清,主旨不明;更有甚者借别人的作文,如将考纲上的一篇阅读《童话》的故事写到作文中。这些问题大家都能够认识到,恕不赘述。其实,高分作文中也有一些问题文。

要写好这篇作文,学生必须多读书,有真实的读书经历,有读书的故事。下面这篇得47分的作文,是一篇取巧的套作。

在书一方(47分)

不与百花争艳,梅花喜欢在凛冬之际悄然绽放,而我喜欢在无人的角落,捧一杯清茶,用书籍来积蓄力量,因为我坚信所谓成功,在书一方,有书的日子弥足珍贵。

(此段写得很有文采,但我想起著名作家梁晓声评价高考作文的一句话:有情调,没情怀。)

品《陶渊明传》,追寻元亮的淡泊,懂生活平淡如茶。

(《陶渊明传》有两种,一是《文选》的编撰者昭明太子萧统写的,文字不长,文言体;一是钱志熙写的《中华名人传:陶渊明传》,学术性极强。我不知这孩子读的是哪本。)

清晨的阳光洒进卧室,翻开《陶渊明传》,与陶潜共游田园,你与我畅谈,诉说着你的劫难,我知道你也有远大的志向,可你们向往终不是“为五斗米折腰”,与你漫步你无奈的叹着,外面红尘的风雨厮杀都 与你毫无关系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开始追求自由与闲适,远远的,我望着,一个老人,在田园间唱一首闲适,舞一首淡泊,我望着窗外,阳光灿烂,合上书籍,感慨着生活平淡如茶,你的淡泊让我追寻,在书一方寻学淡泊。

读《太白传》,追寻太白的潇洒,知人生应自信盈怀。

(到目前为止,《太白传》只有一本,是网络小说,玄幻风格。)

午后的一丝惬意时光。我翻开《太白传》,与李白走遍天下,你是侠客,一生浪迹天涯,我想追上你潇洒的脚步,却只是徒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狂妄的喊着(这是赞,还是贬?),高力士为你脱靴,杨玉环为你碾墨,你不羁的行为让朝廷摒弃,却不被世人遗忘,与你酒桌畅谈,与你共赏明月,我走了,你远远的高声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怎么总是“喊”?一点也不潇洒。)我望着,你走远了,你的高度我似乎无法触及,可你的自信让我追寻。

阅《东坡传》,追寻苏轼的豁达,会与乐观相伴。

(《东坡传》好像没有,《苏东坡传》倒是有,林语堂写的。)

合上作业本,拿出《东坡传》,我与苏轼共同漫步,你的思想远大,可却一次又一次遭遇贬谪,可你从未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你仍向前走着,被贬到苏堤,你用能力造福一方百姓,被贬至天涯海角,你便用荔枝安慰自己失意的心灵,“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路上,虽坎坷不断,你却走到了最后。我望着,你离我远去,在你身上我看到灿烂的阳光,你的乐观与豁达与我相伴,让我追寻,在书一方品乐观。

(苏东坡第一次到杭州任职的时间是公元1069年,那一年苏东坡三十六岁,任的官职是通判,因为自请外任。第二次是公元1089年,在乌台诗案之后,此时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已经执政。修苏堤是公元1090年的事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路漫,谁也不愿平凡一辈子,愿我们让诗书灿烂我们的人生,用书籍积蓄力量,终有一天会厚积薄发,所谓成功,在书一方,有书作伴,不枉此生。

此文没有写生活中与“我”“你”“他”和书相关的故事,只是复述、概括“书”中人物的经历。作者也根本没有读过这些书,只是背了一些所谓“文化作文”中的一些语段,复制、粘贴上来。看来,不只学生要多读书,老师也得多读书啊!

中考在即,如何改进命题作文的教学,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有以下几条建议:

1、系统进行审题训练。

收集文题,根据文题的内容或风格分类,然后分层做审题训练,这样会让学生在考场上不会因审题失误而失分。

2、回归学生生活实际。

无论谁出作文题,都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只要是一个真诚生活的学生,他一定能够写出来属于他自己的作文。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发现并体验自己的生活,从中获得写作素材。作文就能够写出来,而且会写得真实,更会因真实而感人。

3、提升生活感悟。

很多时候,学生的作文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人生感悟和思考。有可写的事情,有让他难以忘怀的人,但写出来总是感觉地无趣。原因有二:一是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二是认识的层次低。因此,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理解能力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关键。

4、历练写作思路。

作文应该有模式,但不要模式化。在进行应考训练时,我们要给学生们一些作文的基本结构样式,学生在这样的结构样式上发挥,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思路。

5、琢磨作文语言。

作文语言训练是一个重要问题,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临近中考不足两个月,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句子写通顺,写流畅,表意清楚明白;在此基础上,根据我们汉语言的独特性设计并落实短时间能够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案,不求多而求有实效。

6、规范书写文面。

考场作文的书写相当重要。现在,练习书法已经来不及,但要求学生们写规范、写清楚,让人看着不费劲,是能够做到的。

材料作文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慢慢消融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一、试题评析

作文材料是汪国真的诗《只要明天还在》,下面是百度文库的赏析:

第一节“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在该节中,春天是人生美好的一切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抒情主人公“我”在希望的感召下,从“黑夜”中勇敢地走出,黎明的“太阳”就在眼前。

第二节“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在该节中,生命成了希望的载体,“我”毫不在乎生命中的“悲哀”,勇敢地挑战命运,“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绿洲”的希望充实着“我”的心田,从而更珍爱自己的生命,拥有生命就有了希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第三节“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该节中,“我”相信明天会更好,就不会“悲哀”,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雪”会“融化”、“春雷”将“滚滚而来”。 这首诗意象丰富,“春天”、“太阳”、“绿洲”、“明天”等是希望的象征;“黑夜”、“沙漠”、“冬雪”等是困难的象征。整首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积极向上、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押韵反复的形式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 拥有明天就拥有了希望,你也能用心唱一首希望之歌吗?

材料内容丰富,可写的内容很多,贴近学生生活,擅长写材料作文的学生应该很容易写出一篇好作文。在评阅前,作文评阅组经过研究,材料作文可确立如下“话题”角度:1.希望,2.乐观,3.热爱生命、热爱生活,4.如何对待磨难、逆境、苦难,5.坚守梦想、坚持梦想,6.奋斗拼搏,7.信念,8.勇气。由此看来,材料作文想要跑题的确不容易。

二、优秀作文点评

本次考试材料作文的总体情况一般,没有新意,作文的样式没有走出近几年学生作文的基本套路。下面分别选几篇有代表性的做一下点评:

佳作一:

笑对苦难,砥砺前行

华夏义士,笑对苦难筑梦图,炎黄好人,心存奋斗行伟业。漫溯于生命长途,唯笑对苦难,砥砺前行,方登人生极巅,谱生命弘章。(对称句、短句组合,足见语言功力;开篇提出论点,题旨明晰。)

初心不改,奋斗永在。纵然黑云压城,却坚信总有朝一日拨云见日,沐浴生命。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拥有自信华彩人生。(进一步解说观点,引起下文。)

回眸历史,咏叹先贤。笑对苦难,全情投入,筑人生伟业。践事业传奇,笑对困难终有成。

笑对困难,奋斗应似天上之水,不息运行。忆往昔,苏秦游说秦王不成,凄凄而归,状如肤夫,妻不下向嫂不炊。然其发奋苦读,夜以继学,终身佩六印。坐拥华彩人生。再回首,勾践遭亡国之屈,沦为阶下囚,却仍能卧薪尝胆。心存奋斗,孜孜矻矻,终于兴复越国,一雪前耻。此二子者,生命之途纵然荆棘遍布,但其却以奋斗的泪泉绽放生命之花绚丽多彩。

笑对苦难砥砺前行,经风不折,遇霜不败,逢雨更娇,历雪更艳。舞千秋功勋,遗万代芳名。(一结)

还看今朝,风流人物,笑对苦难。忘我倾注,谱生命弘章,立时代楷模,笑对苦难终有成。

疾风知劲草,苦难识能人。若无起伏的山崖,生命便是死水一潭。邓稼先,黄沙漫卷,疾风呼啸,艰否?你仍用奋斗的双肩无悔擎起国之厚重,核弹事业,首创辉煌。黄大年,不汲汲于名义,不戚戚于功利。万里归来,潜心地质。无悔付出,传承精神,践行大国工匠精神,无怨亦无悔。如是二贤人,纵然生命中凄冷苦雨,连月不开,但他人不畏道阻跻,仍无悔为国,化作落红,亦有增加时代的厚重,无悔国之骄子!

笑对苦难砥砺行,任你风吹浪打,我自然岿然不动!舞千秋功勋,遗万代芳名。(二结)

秋瑾云:水击石则鸣,人击志则宏。诚然如是,行路与光荣的荆棘路上,我们更要以无悔奋斗前行,让响亮的足音踩过泥泞,踏出一片芬芳。(结论说部分。)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仍茂。”见此,当效仿松柏之路,以爱明心志,以乐对苦难,以奋铸功成。笑对苦难,砥砺前行,奋斗不息。终会登极巅,俯苍穹,笑拥吾自信华彩人生。(引名言分析说理,结束全文。)

这篇作文是按时间为线列举事例,分析事理,是论据并列式的一种。段落结构灵活多变,说理透彻有力,语言精炼,骈散结合,可见平时作文功底深厚。

佳作二:

乐观之光 照亮岁月

多少飞花如梦,几多人散曲终,多变的是天上的云,远去的是过往的风。心存青山人不老,雨落碧湖意尤闲。在漫山芬芳中,用乐观之光,方能照亮岁月。

纵使黑暗吞噬了一切,只要心存乐观,太阳还会归来,即便身陷荒漠,只要心存乐观,绿洲终会出现,怀有乐观,照亮岁月。

贬谪荒地,身居陋室,展望四周,风呼啸在你的耳旁。屡次的贬谪,黯淡了你对江山的眷恋,简陋的环境,浇不冷你那心中常存的乐观。刘禹锡,你似一轮骄阳,心中永存光明的力量,描绘陋室之铭,岁月灿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因乐观,你于寒风中化为一尊石像,将炽热的情怀,融入诗篇,乐观常留。

轮椅代步,麻痹在身,环顾四周,浩渺在你的脑中。双腿的瘫痪,阻止不了你对科学的追求。如儿童般的躯体,禁锢不了你对宇宙的探索。霍金,你似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心中永存着乐观与理想,揭示宇宙奥秘,岁月闪光。

生于伽利略的诞辰,死于爱因斯坦的诞辰。只因乐观,你在宇宙中化为一颗卫星,将智慧的大脑融入科学,乐观永存。

漫长道路,重重险阻,眺望四周,海沸腾在你们的眼中。被迫的旅途,沉默不了你们对社稷的守护。千里的白骨,断绝不了你们对中华的梦想。中国红军,你们似井冈的翠竹,心中永存着乐观的精神,书写祖国江山,岁月闪耀。

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乌蒙磅礴走泥丸。只因乐观,你们在泸桥中化为一条条铁索,将爱国的精神,融入青史,乐观常在。

回首往昔,多少名仁志士只因乐观照亮青史。歌德在历经百般困苦后,依旧不忘初心,乐观向上,终著成《浮士德》;李时珍在尝遍百草后,即使身中剧毒,也不忘乐观进取,继续坚持,方著成世界医药名作《本草纲目》。无数历史告诉我们,心存乐观,不忘初心,终可照亮岁月,精神流浸入青史。

乐观是一种态度,能使铁蹄扬起漫天黄沙,能使嫩草震及万里天涯,能使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乐观向上,不忘初心,照亮岁月华章。

这篇作文是论据并列式的又一种样式。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精美而有气势。美中不足是论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不强,个别事例不符合观点。

佳作三:

心怀热爱,无问西东

何为热爱?是向日葵对阳光的追求吗?是蒲公英对远方的向往吗?还是小小蜉蝣对短暂生命的憧憬?没错这就是热爱,这就是对未来的展望,对生活的种种构想。(设问解题,明确概念,便于下文展开。)

春天还在,生命还在,明天还在——那么热爱一定不会走远。漫长黑夜,茫茫沙漠,寒冷冬雪也一定会消逝。心怀一份热爱,便能不问西东地前行,风雨也珍贵。(进一步解说文题,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长风破浪,云帆直挂。热爱是高悬的旗帜,迎风招展。

热爱让生命无怨无悔,编织成奇迹。吉林青年王甦菁,先天残疾,只有左手的两根手指能灵活自如,面对幼小的孩子,父母为他取名,意为“更生”,怀揣父母的寄愿,王甦菁踏上了一条不凡的路——凭借自身才干考入吉林大学,用颤抖的双指在键盘上敲击成文明的解码。用模糊吐字为亲人带去至深的安慰。此后,他揣着热爱前行,一路破风踏浪,成为吉林大学生物工程的教授。心怀热爱,方能无问西东,演绎出辉煌奇迹,不枉此生。(选用我们身边的例子,既亲切又有说服力。)

风雨为伴,悠然豁达。热爱是不朽的丰碑,彰显着追求。

热爱让理想坚如磐石,压倒千钧。外面小哥雷海为,在诗词大会上连站到最后,甚至打败北大清华才子。究其原因,不过是一句“我只是真心喜欢古诗词”。是的,这就是热爱,热爱让生命与众不同,热爱让信仰发光。正如董卿所言“他对于诗词,是来自灵魂的深爱”。热爱铸造了勤奋——在等待途中,他愿意常捧着书研读,并非做秀,并非炫耀,是真正的沉醉,真正的共鸣。心怀热爱,方能无问西东,风雨亦珍贵。

澄澈温和,睿智健谈。热爱塑造出无悔勇闯的人。

战国苏秦,年少志在效仿张仪(?),多年拼搏,成为战国著名纵横家;台湾演员惠英红,多年拼搏,饱经波折,一颗对演绎向往的心永在,连夺两次金马奖;北大男神王青松,追求自然,携妻归隐山间,十年岁月,质朴在他的身上永刻。凡此种种,皆历经风雨仍怀本心。是热爱让他们无问西东,肆意前行。

热爱是不染功利,最纯粹自然贴近本真的。心怀热爱,春雷将来,绿洲永在,太阳不改。只如此,才更坚信:心怀热爱,无问西东。

这篇作文的结构是分论点并列式。设立分论点,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感觉到很难。本文的作者却手到擒来,轻松自如。这表明作者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材料作文多写成议论文,就议论文写作而言,可以有论辩和阐明两个角度,无论是论辩还是阐明,都要做到观点鲜明,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论证详实。即便是我们当下所说的新材料作文(议论性散文),也应该重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淡化文体不能于没有文体,重视文采也不应该以牺牲事理逻辑为代价。

下面这几篇文章是名家的议论性散文:

文一:方寸田园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终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川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王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之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可见友情是何等可贵。

人到了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驯”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了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一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期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文二:钓胜于鱼

陈之藩

每天早晨我在湖边整理小艇,常有银发的老教授蹒跚地走来。

“早安”,他老远的打招呼。

“今天还出去划船吗?”我问。

“当然,天气真好啊,我太喜欢钓鱼,可惜这湖中的鱼不大。”

“反正你是为钓,并非为鱼。”

“对极了,对极了,我是为钓,不是为鱼。”他一边说着,一边登上小船,带着他的钓具与几本书,马达照例不开,双桨轻轻划破水面,悠然远去。

我抬头目送他远去,眼前的景色,令人欲醉。好像只有华兹华斯的歌声足以形容:

这一幅风光,如梦

山这样清秀

水这样澄清

山与水之间相接了

这山啊

有多高耸入云端

就有多深映入水中

日光直射的水面,是一条银河,其余的湖面是一片澄碧。小舟的影子越来越远,桨声的起落越来越轻,这一叶扁舟终于消失在一片黎明的眩光中,我的思潮好像也冲入——静谧的山谷里。

这位老教授在哥伦比亚教书,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因为我也在宾大上学,所以他每天总好奇的与我谈几句,好像在与我谈话中,还可以寻觅到他的青春。他在哥大已教书30年了,这几年的暑假常到这湖边来。每天扁舟垂钓,竟日方归,最多能钓两条二三英寸长的小鱼,而他的享受却是在钓。

能够欣赏钓,而不计较鱼,是使一个人快乐,使一个团体健康,使一个社会成功的条件。美国有许多学者,在一个学校工作,一工作就是一生,真是数十年如一日。以宾大而论,今年就养着108个退休的老教授;这些教授服务于宾大,最少的已有1/4世纪,长些的有服务40年的。并不是美国人的耐性特别长,实是他们从工作本身发现无限的趣味,感觉自己沉醉于鸟语花香和山清水媚之中。至于鱼竿之下是否有鱼,他们反而忘了。

普渡大学校长郝德说:“科学的无限疆界,展开在人类面前。”每个知识的先驱者所面对的,由外人看来,好像是山穷水尽的泥穴,其实在他自己看来,却是花繁叶满的桃源,因而流连忘返,因而乐此不疲,都是理宜固然的。

因为工作本身的兴趣,有时使一个人至于疯狂。宾大有位教授魏刚,是自动机械专家,因读书入了迷,工作时间的拼命努力自不待言,即是吃饭睡觉也常常失去正轨,脑筋依然在想,不得休息。最后他实在太疲倦,想出一个特别的办法,以休养脑筋,即锯木头。他家里堆一大堆木材,每天他要把木块锯成小块,把小块锯成更小,以资休息。偶然看来,很像疯人院撕纸的疯子,知识追求的本身,竟有如此魔力。

当然,在这种境界中的人,是无法再生名利观念的。爱因斯坦刚到普林斯敦时,主事人问他一年要多少薪俸,他说5000差不多了。一年5000元是物理系刚毕业的学生的水准。主事人说:“给你年俸5000,给别人就不要给了,请你为我们着想一下,还是勉强订年俸15000元吧。”

其实,爱因斯坦常忘了兑取支票,正如钓鱼者钓上鱼来,又抛入水中一样。他们从来就未考虑到这些琐事。

科学家不仅忘了薪俸的多寡,有时即使厚禄巨利的机会到来,在他们眼中,也淡如云烟。发明那个原子冲击器的劳伦斯,刚一发明时,有人说,他要请求专利,要比瓦特发的财大,但他只笑了笑,好像是说有那个申请专利的工夫,还不如多冲击几种原子呢。

正因为有钓胜于鱼的观念作基础,所以不会产生向上爬的习惯,也不会产生学而优则仕的风气。每一个学者一旦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一直将此兴趣带到坟墓里,发明小儿麻痹症预防针的沙克,最近对人说:“我所确知的是:科学家不是政治家。我不是明星,让我回到实验室去。”

然而,不是为鱼的钓者却常常钓上大的鱼来,因为他终身在水滨,常有机会到来,非如缘木求鱼的“智者”,徒劳心力而已。

日已正午,老者的扁舟又悠然划回来了,照例的提着他的两条小鱼,登上岸来向我笑了笑,并且说:“我是为钓,不是为鱼。”

老者的背影消失在山坡的绿丛里,惟日光照去,他的发色与鱼的鳞色俱闪银光。

其实人生不过是在并不幽静的水边空钓一场的玩笑,又哪儿来的鱼?

文三:走出地平线

贾宝泉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钓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于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干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予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才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干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感谢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干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文四: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毕淑敏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很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直到被人一股脑丢进开水锅里,煮死,然后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这是蚕的悲剧。

其实,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如想像得那样罕见,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纷飞的乱丝。钱的丝飞舞着。很多人在选择以钱为生命指标的时候,看到的是钱所带来的便利和荣耀的光环。钱是单纯的,但攫取钱的手段却不是那样单纯。把一样物品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它的危险,不在于这桩物品的本身,而在于你是怎样获取它并消费它。

钱是温柔绚丽的,钱也是漂浮迷茫的,钱的乱丝令没有能力驾驭它的人窒息,直至被它绞杀。爱的丝也如四月的柳絮一般飞舞着,迷乱着我们的眼,雪一般覆盖着视线。

记得我学习医科的时候,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新护士值班,看到衰竭的病人呼吸十分困难,用目光无声地哀求她———请把氧气瓶的流量开得大些。

出于对人的悲悯,加上新护士特有的胆大,当然,还有时值夜半,医生已然休息。几种情形叠加在一起,于是她想,对病人有好处的事,想俩医生也该同意的,就在不曾请示医生的情况下,私自把氧气流量表拧大。气体通过湿化瓶,汩汩地流出,病人顿感舒服,眼中满是感激的神色,护士就放心地离开了。那夜,不巧来了其他的重病人。

当护士忙完之后,捋着一头的汗水再一次巡视病房的时候,发现那位衰竭的病人,已然死亡。究其原因,关键的杀手竟是———氧气中毒。高浓度的氧气抑制了病人的呼吸中枢,让他在安然的享受中丧失了自主呼吸的能力,悄无声息地逝去了……很可怕,是不是?丧失节制,就是如此恐怖的魔杖。它令优美变成狰狞,使怜爱演为杀机。

这当中的奥秘,需每一个人细细揣摩练习。还有工作的丝,友情的丝,陋习的丝,嗜好的丝……或松或紧地包绕着我们,令我们在习惯的窠臼当中难以自拔。逢到这种时候,我们常常表现得很无奈很无助,甚至还有一点点敝帚自珍的狡辩。常常可以听到有人说,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也不是不想改,可就是改不掉。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了……

你明知你的茧,是你自己吐出的丝凝成的,你挣扎在茧中,你想突围而出。你遇到了困难,这是一种必然。但你却为自己找了种种的借口,你向你的丝退却了。

茧破裂的时候,是痛苦的。茧是我们亲手营造的小世界。茧的空间虽是狭窄的,也是相对安全的。甚至一些不良的嗜好,当我们沉浸其中的时候,感受到的也是习惯成自然的熟络。打破了茧的蚕,被鲜冷的空气,闪亮的阳光,新锐的声音,陌生的场景……刺激着,扰动着,紧张的挑战接踵而来。

这种时刻的不安,极易诱发退缩。但它是正常和难以避免的,是有益和富于建设性的。你会在这种变化当中,感受到生命充满爆发的张力,你知道你活着痛着并且成长着。有很多人终身困顿在他们自己的茧里。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当生命结束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恍然发觉,世界只是一个茧,而自己未曾真正地生活过。

文五: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认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是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议论性散文到底应该写成什么样,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此,我们也不多做没有意义的争论。以上几篇文章,仅供参考。

本次考试学生写的材料作文,主要问题是逻辑不严密,论证偏颇,论据的使用也不够恰当。有很多学生的作文属于强拉逻辑。请看下面几个段落:

文段一:

君知否,东坡因手持乐观而独淋芒雨。(实在赧颜,“芒雨”我真的不知道。)

平冈如绵(什么样的山冈会如绵?),太守七月(应该是病句),单马前行,倾城后随,你,独立于千骑卷陈之首,左牵黄,右擎苍,无意官场,不在意君主的郢都已政治昏暗(背串了,是苏轼,不是屈原。),茫茫沙漠中亦有绿洲存在,只要自信还在,在村间亦可活出精彩。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常抒豪词,常烹美食,何等的自在潇洒,苏轼以豁达著称,都城的桃花散落了一地的落红,可我分明看见你浊浑的双眼中透出的是你鬓微霜又何妨的希冀与乐观。(《且临清泉,豁达人生》)

说到底,乐观和豁达还是两回事,乐观是一种态度,豁达是一种襟怀。东坡公是豁达的;若是非要说他乐观,本段中缺少必要的事实陈述。

文段二:勤修恒业,推陈出新,挫折使科技蓬勃发展,绽放异彩。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多年,至你出现。为完成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为治病救人,一路前进攻坚克难。屠呦呦潜心科研半生,默默奉献与实践,始终在失败中寻找新的机遇,终于觅得抗击疟疾良方,攀登医疗科学之巅。屠呦呦在挫折中勇往直前,方能创造奇迹,造福天下苍生。(挫折为帆,直济沧海》)

这段并没有写出挫折在哪里,也没有写出挫折给屠呦呦的科研事业带来什么益处。如果没有那么多掣肘的事情,青蒿素或许会更早面世。

文段三:漫天飞雪,有他孑然一身地不悔。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可我在徐渭身上看到了大器晚成。心存乐观之情终会绽放出灿烂的光芒。落魄之前徐渭也画,只是画的直接,画的率性。落魄之后,徐渭仍画,只是依旧豪放,但多了一份不屈世俗的风骨与独立一世的坚定。是什么让他坚定作画,在挫折困境中执着?只他的乐观之心终让他在纸上开据出一方天境,画中没有眉花轻鸟,也没有佳人深院,皆是枯山瘦水,甚至是看不出形态的肆意泼墨。

一派山水,不青不灵。只沉默端生,只孤傲自立,世人不懂,那就让人们猜去,只一颗乐观之心成就了徐渭的名篇佳作。(《怀乐观之心,成大美格局》)

徐谓曾经做胡宗宪的幕僚,胡宗宪入狱后,其佯狂(装疯)避祸,说起来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后来,装疯变成了真疯,失手杀死了妻子,被判了死刑,经张元汴解救,才免于一死。他的一生,似乎与乐观没有什么大关系。要说他一辈子心怀不平才更恰当一些。具体情况可以参看袁宏道的《徐文长传》。

另外,大美人生还好理解,大美格局该如何理解呢?

文段四:是乐观,让他们在非议中拯救真理。

回想李时珍临溪而录,尝遍百草,于困难中携乐观之心行路,二十三年的风吹雨打,终成《本草纲目》,拯救医学真理。回想陈景润刻苦攻关,不畏困难,携乐观之心摘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证实哥德巴赫猜想,拯救数学真理。回想伽利略面对权威,毫不畏惧,携乐观这一品质,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拯救科学真理。此三者心持乐观,拯救真理。(《乐观为伴 直济沧海》)

读过这段,我想问几个问题:1、非议从何说起?2、拯救真理应该如何理解?3、哥德巴赫猜想被证实了吗?4、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与乐观有什么联系?

在评阅作文时发现有很多作文是抄袭或套作。请看下面的作文:

坚持为伴,且歌且行(48分)

细雨檐下不胜烦,飞鸿尽处荡轻烟,坚持是人生不落的风帆,坚持为伴,且歌且行。

曾记否?被黑夜吞噬的太阳可卷土重来,被去入沙漠中的人仍可见绿洲,被雪压着的春定会重回。回首古今,多少人因坚持,方才有所成就。

踏雪寻芳,烟锁池塘,坚持为伴,且歌且行。

一叶扁舟,一滩鸥鹭,双桨轻摇,漫寻更深处。李清照,也曾是倚门嗅梅的少女,也曾有弄花满衣的娇羞,可奈何金人铁蹄南下,宋朝无能,对丈夫的怀念,对国家被侵略的愤恨,载不动愁绪化作无限动力,李清照坚持着,对人们的衷心,对丈夫的誓言于是她在雁字回时以重修《金石录》,终于她成为了文学史上就罕见的女词人,,因有坚持,成就了李清照,坚持为伴,且歌且行。

硝烟弥漫,战火纷争,  坚持为伴,且歌且行

文天祥,一生戎马报国情,留取丹心照汗青。严刑拷打也无法使他投降,高官厚禄他也不为动心。红缨帽带,铁骑坚甲,国家是他心中的唯一,三杯烈酒,五面军旗,他心系国家的情怀难了。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他的大名彪炳史册,文天祥以忠心报国,为国捐躯,因有坚持,方才使他漫漫长路有所依。

墨韵书香,草长莺飞,坚持为伴,且歌且行。

一支画笔,一张画纸,一盆颜料,一片花海,一个长期画对向日葵的画家,将他全部的才情都给了那片花海,有人嘲笑他烧焦的左手,割下的右耳,长处相丑陋,无人赏识,然而他收下了所有的舆论,谴责,那来向日葵成了他精神的住所,他的生病命如同那朵灿然绽放的花,开出了别样的姿态。

历览前贤仁人志士,多少人因坚持为伴,方成就奇迹,几千年的黄沙漫漫,吹不散苏武坚持的歌声,几百年大的风起云涌,抹埋不了张骞坚持的脚步,几千年的烈烈西风,淡不了李时珍坚持的脚印。

风吹古道,白马相随,唯有智者懂得坚持自己,笑对困难,勇往直前,  坚持为伴,且歌且行,成功必定乘风破浪,为人生赢得辉煌!

以下是2015年中考得高分的两篇作文:

文一:守望责任的霞光

薛其坤团队肩负对科研的责任,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这恰恰说明了一个道理:责任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人生路上,让我们守望责任的霞光。

墨韵书香,草长莺飞,责任与成功翩然起舞。

重修草本路,漫漫数十年。李时珍怀揣着救济苍生的责任,踏上了茫茫未知的旅程。泼墨挥毫,青衫半染,他终于迎来了希望,为后世医学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宝藏。

因为责任,李时珍振翅高飞,登顶成功。正因为他对天下黎民负责,希望的光芒才会显现,才会助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无人媲美的巨人。

踏雪寻芳,烟锁池塘,责任与梦想灿然绽放。

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卫士,他是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曼德拉胸怀民族平等的责任,被囚近三十年仍奋斗不止,最终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把和平与爱的种子播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在责任的驱动下,曼德拉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最终开出了世界上最美的花,试想如果曼德拉没能勇敢地选择责任的重担,他又怎么能在重压之下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他只会在沉沦中迷失自我,泯然众人了啊。

薄暮飘香,芙蓉为裳,责任为人生闪耀流光。

一个眼神,一声怒喝,范仲淹因责任而成就“龙图老子”的赫赫威名;一丝坚定,一份辛勤,华盛顿因责任写下民族独立的千古佳话;一生勤奋,一世甘甜,马克思因责任开创共产主义新时代的青史奇谈。

是什么驱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正是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可见,责任是仲夏夜的明月,用晕染的光芒照亮生命的画舫。

责任不是累赘,它正如运动员身上的杠铃,是激励我们奋进,推动我们成功的不二法门,它会我们的成功打下坚实的根基,帮助我们夺得未来的辉煌。责任是我们拼搏的方向,坚持的勇气,奋斗的动力,选择责任,就是走向成功。

所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懂得坚守责任。守望责任的霞光,成功的船儿定会乘风破浪,为生命填上骄傲与辉煌。

文二:让坚持之树常青

亘古倏尔掠过的惊鸿,荡涤在远山白云间的清涛,顺着四季的车轮缓缓流下,便得清晰。让坚持之树常青,生命之树便会枝繁叶茂。

一叶扁舟,一池藕花,一滩鸥鹭,双桨轻摇,漫溯更深处。也曾是倚门嗅青梅的少女,也曾拥有弄花香满衣的娇羞,也曾手捧菊花一腔心儿托明诚。可金人铁蹄南下,宋朝腐败无能。是对丈夫的无限爱恋吧,是对祖国被侵略的无限愤恨吧,爱恋与愤恨融入淡酒,载不动的情愁化作无限动力。李清照坚持着,坚持着曾经对丈夫的誓言,对大宋的忠心。于是她在梧桐冷雨之夜考研《漱玉词》,在雁字归时重修《金石录》,终于她成为文学史上罕有的女词人。

苦雨凄凄,李清照坚守着,她的生命之树枝繁叶茂。

一只箫、一壶酒、一场雨、一根节旄,流放北海,如何?单衣少食,怎样?你的强势压不弯我的脊梁。匈奴王侯,在我心中如同蚁虫。青天旷野下的塞北风光,你一望就是几十年。漫漫羊群连天际,你如何望也望不到尽头。你就如同那涧底古松,默默信守着对大汉的诺言。威逼不倒,利诱不惑,你就如同那隐天蔽日的大山,无论如何也撼动不了你对大汉的耿耿忠心。你,苏武,坚持着,忍受着,展现了国人的铮铮铁骨。

笛声悠悠,苏武坚守着,他的生命之树枝繁叶茂。

一支木笔、一盒颜料、一张画纸、一片花海,那个长期面对向日葵作画的天才画家,将他全部的热情和才情全部给了那片花海。有人说他的一生都是蹩脚和哀情,嘲笑着他烧焦的左手,他割去的右耳。他经历的却不止如此,长相丑陋,性格乖戾,排山倒海的否定和无人赏识。然而那瓶向日葵却绽放了他的无比才情,他扛下了所有的舆论和谴责,坚持着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他的人生如同一朵灼艳欲燃的花朵一样灿烂。

竹枝萱萱,梵高坚持着,他的生命之树枝繁叶茂。

风吹古道,白马相辞。唯有智者才懂得坚持自己,突破困难,才会意义非凡。

让坚持之树常青,生命之树才会枝繁叶茂。

结论:《坚持为伴,且歌且行》是后两篇文章的组合。不知各位同仁看完这些作文后做何想。

关于议论文体的作文的写作,桐城派的文章理论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下面是施东向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通俗地解说了桐城派的文章理论,曾被选入高中教材。读过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体的作文了。

义理、考据和辞章

施东向

从前有人说,做学问,写文章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义理、考据和辞

章。我们现在可以借用这种说法来谈谈写文章的问题。

  义理和考据,是属于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在我们说来,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讲究考据就是要求材料准确。辞章是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问题。在我们说来,讲究辞章就是要求适合于内容的完美的形式。义理、考据和辞章虽然是在三个不同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三个方面是密切地相互关联着的。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在义理、考据和辞章这三者中,义理应当是灵魂、是统帅。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材料是要由观点来统帅的。

如果一篇文章,有的只是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庞杂的材料,却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人们读过以后,根本不知道作者是在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那样的文章,人们通常就称之为“没有观点”的文章,也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

真正的好文章,一定要鲜明而有力地拥护那应当拥护的东西,同时也一定要鲜明而有力地反对那应当反对的东西。这才会是生气勃勃的好文章。

正确的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的。我们在研究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给以科学的分析,然后才能在这问题上形成正确的观点。因此,我们要把正确的观点传达出来,也是离不开材料的。

在这点上,我们讲究义理,显然是和前人的说法在原则上不同的。从前写文章的人说到义理时,往往只是指“古圣先贤 ”已经说过的道理。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虽然是人类的实践经验的科学的总结,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指南针,然而也不能把它当成教条。正确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教条,不是空洞的观点,而是从具体材料引出的正确的结论。

教条主义者以为他们既已从书本上接受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他们就可以用简单的推理来获得关于任何问题的正确观点。教条主义的文章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在拥护什么,反对什么,但是因为它缺乏对具体材料的具体分析,往往只好装腔作势,大声喊叫,以此代替科学的论证。其实,越是这样,越是反映出这种文章的思想贫弱。

也有这样的文章,一方面提出了若干观点,一方面也举出了若干材料,然而并不能通过这些材料使人信服地承认这些观点。原来这样的观点并不是从这些材料的科学研究中必然达到的结论,这些材料不过是为适应这些观点而任意拼凑起来的装饰品。结果当然会弄成材料是材料、观点是观点,正如水是水、油是油一样,不能合成一家。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鲜明和有力量,就在于它是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事物的逻辑,使人看到,什么是我们必须拥护,也不能不拥护的;什么是我们必须反对,也不能不反对的。所以,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对写文章的一个根本要求;我们所要求的义理,不是搬弄一些空洞的观念,而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材料的准确性

在研究问题时,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但是在写成文章时,当然不可能,也不需要把所接触到的材料全部搬到文章中去。如何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关系。

对文章中使用的材料有什么要求呢?

第一,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对于所说明的论点是足够的和必要的,并且是作了具体分析的。堆积一大堆不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要求所使用的材料是准确可靠的。不论是引用事实的材料或者文献的材料,或者是在批驳错误观点的时候引用错误论点的材料,准确可靠都应当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对于材料的准确性进行必要的审核,这可以算是考据工作。前人讲考据,多是指对古文献的字句文义的考订。我们所说的考据,范围要广得多。当然,我们并不赞成在文献的考证中无目的地转圈子,但是我们必须在使用必要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论点的时候,要求材料的完全准确,一直到材料中的每一个细节。

有人也许认为,只要不妨害所要表达的义理,材料的细节有点出入是无所谓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即使细节的出入对于全部论证不发生直接影响,也会使人对于材料的全部可靠性发生怀疑,以至伤害了论证的说服力量。有时看来是无关大体的细节上的马虎,却会造成关键问题上的错误,那当然更是要警惕的。把细节弄清楚或者作适当的交代,是可能的。对于可以做到的事不去做,这是一种懒散的作风,和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严肃认真的作风是不相容的。

不久前,《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副刊的编者为了提醒撰稿人注意引文的确实,特别写了一篇文章说,最近在该刊发表的一些文章,引文完全确实的难得有一篇两篇;有一篇题目叫做《柳宗元的诗》的文章,全文才两千字上下,引文不确定却有十一处之多。引文要核实无误,这当然不是什么难以做到的事情,但是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不在文章写成之后,仔细核对,这类错误是很容易发生的。

对于在全部论证中带有关键性的材料,当然更是应当花气力去考究一番。一个认真的作者总是要反复地考虑:他所引用的事实材料是否确实可靠?他所引用的文献材料是不是恰如原意?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材料,只要是他引用的,他就对它的确实性负责。为此他就要尽量搜集和引用第一手材料,决不贪图方便,随便录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一个材料,经过几个转手以后,可能与本来面目大相径庭。对于比较复杂的事实材料,他总要花一番气力加以审查,或者把这一材料和另一些材料相核对,或者亲自作调查,解剖一个麻雀,来验证一般材料的可靠程度。

在这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作风是我们的模范。在拉法格的回忆录中写道:“马克思……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或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权威人士的实证的。他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要找原著寻根究底,不管这样做有多麻烦。即令是为了证实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特意到大英博物馆去一趟”。恩格斯为了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不只阅读了大量文献,而且亲自访问了很多工人。恩格斯在他的书的标题下,还特地加了一句话:“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

列宁的作风也是如此。克鲁普斯卡娅曾指出:“列宁并不靠自己的记忆,虽然他的记忆是很好的。他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他对地方自治局统计材料的研究及整理作过很多的工作。在他笔记薄里仔细地写了很多的统计表。当涉及有巨大意义和巨大比重的数字时,他连已公布的数字表的总计也加以检查。仔细地检查每一事实,每一数字,是他始终用的方法。他的结论都是根据事实来作的。”

                        要有好的形式

如果一篇文章所讲的道理错误,引用的材料虚假,即使在形式(辞章)上如何漂亮,也决不会被认为是好文章。

但是,好的内容要求有好的形式,拙劣的辞章必然使内容受到损害。以为形式不需要讲究,形式好不好无关重要,是不对的。

我们所说的辞章涉及语言、章法和风格等方面。一个作者力求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法和章法,目的是为了运用自如,能够把内容传达得准确而生动。把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对文章形式的基本的要求。用词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费解甚至误解。在准确之外,还要求文章写得生动。在辞章拙劣的文章中间,人们所读到的永远只是干瘪的词汇,刻板的句法、章法,即使这种文章把意思大体表达出来了,也会因为它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不愿意亲近。所以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严肃地对待文章的内容的人,一定也在文章的形式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对于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马克思是个严格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

也许有人要担心,用心追求文章形式的完美,会不会犯形式主义的错误。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形式主义是用形式方面的追求来掩盖内容的空虚和谬误。形式主义者并不是为了准确地、生动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讲究形式的人。

我们提倡写文章注意修辞,当然是从切合内容的需要出发。如果作者本没有什么新颖独创之见,却勉强去雕砌一些警句、格言之类来等着读者喝采,那就是舍本逐末的作法,同形式服从内容的要求新违背,是我们所不取的。

事实上,辞章问题虽然是个形式问题,却不只是单纯的技巧,而是同作者的思想作风有密切关系的。语言的丰富多采,往往就是思想的丰富多采的反映。一个思想僵化、粗枝大叶的人,很难写得出生动活泼、严密周到的文章来。因此,不从训练自己的思想着手来加强辞章修养,将很难有大的效果。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严格地要求自己,尽最大的努力使文章形式作到准确而优美,那也会有助于我们头脑日趋精密和活泼。

有人认为,文章以朴素为贵,只要能把一个意思讲得清楚明白就行了,不必费气力去打扮。对这种意见要分析一下。如果是说文章的修辞应当先求准确,应当恰如其分,不要矫揉造作,以辞害意,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以为随随便便写下去就叫做朴素,实际上使朴素变成了简陋和寒伧,那是我们所反对的。真正的朴素的风格并不是不费气力就能达到的。

当一个人长期运用文字工具到十分纯熟的程度之后,他在用词造句布局等方面就有自己一套特殊的习惯,这种表现方式上的独特性,是形成文章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好文章朴素,有的好文章色彩绚烂;有的文章以含蓄取胜,有的文章淋淋尽致。同是向反动派作斗争的文章,鲁迅的风格和闻一多的风格就很不一样。在我们的文坛上,应当使不同的风格百花齐放。

要把文字工具掌握得熟练,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学习。毛泽东同志说过,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语言,要下苦功学,要学人民的语言,学外国的语言,学古人的语言,从这些语言中吸取一切好的有用的东西。为了能把文章写好,就应当这样地努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4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3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09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37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8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30评论 0 26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9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2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6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4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9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54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