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的亲子课,重新读了马勒“关于0-3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更加清晰的看到自己3岁以前是如何被妈妈伤害的,我又是如何伤害到我的孩子的。在生命最初的三年里,我感受到的是孤独、冰冷和到处找妈妈找不到的被抛弃的感觉。而我又把这样的感受毫无意识的带给了我的孩子,就在上个月,我的孩子有一次还在半清醒的状态下说:妈妈呢,怎么妈妈找不见了,而我当时就在场。是因为来到了心灵摆渡,我深深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周日的亲子课更让我看到了,妈妈在我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缺席的,自闭期、共生期、个体分离期,我的每一阶段都是固着的。
叶子问,在0-2个月自闭期,如果孩子找不到妈妈的奶头,是不是就被伤害了。王老师回答是的。在我的感觉感受里,就完全没有喝过妈妈奶的记忆,但是妈妈一直给我说,她的奶水可多了,一直喂我到10个月。敲穴感觉到的妈妈是一个钢铁一样冰冷的躯体,我想找奶喝,怎么都找不到。这两天敲穴,看到我为什么对女人的大乳房很有情绪,我看到大乳房里面都是奶汁,奶都流出来了,可是,我怎么都吸不到,妈妈用她的乳汁控制着我。这个点我还得继续敲继续清理。我的儿子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受伤了,我完全做不了妈妈,连生他的力气都没有,差一点我都要放弃了,这个感受太痛了。孩子出生的第四天从医院接回家,孩子饿了大哭要喝奶,我却因为嫉妒(家人都因为添丁围着儿子转感觉没人管我—是我当时的解读)就是不给喝。我重复了我的妈妈的魔鬼行径,所幸,我看到了。感谢心灵摆渡!老师给了呈昀两个虽然句:1、我什么地方不能让孩子摸,为什么? 2、我怎么满足孩子吃奶的需求?
在2-6个月共生期,妈妈把她的低意识能级的感受完完全全的倒给了我。上回王老师给我做的关于交流的调整,用虽然句:不要告诉我你的感受,我真的扛不了。我连接到的是:我就是这些感受——一条黑乎乎的感受之河,我被淹没了。这个就是共生期的感受,母亲的疼痛就是我的疼痛。6-10个月孵化期,王老师让想像看到妈妈的脸是什么样子的?我一下看到了一张灰色的狼脸是我的妈妈的脸,也是我面对我的孩子时我的脸。深深的感叹潜意识就是这样一代代的复制着。
程幸说感觉孩子和爸爸相处得也挺好,感觉自己作为妈妈并没有那么重要。王老师一语破的,直指内在的羞愧是感觉自己不重要。没错,我真的感觉自己不重要。所以我都是把孩子推脱给孩子爸爸和老人,我在逃避当妈妈的责任。这个东西贯穿于我和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当妈妈,因为我的妈妈在我那么小的时候就是缺位的,而且也贯穿于我的每一个人际关系中,家庭和工作中。呈昀问孩子玩儿了很长时间该回家了,可是她还没玩儿够,哭着不肯回家的时候,该怎么处理?王老师说跟孩子交流和沟通。我们惯用的模式就是要求和命令,不懂得沟通情感,没有过这样的体验。这就是我和孩子相处的典型模式。这两天敲穴,越来越觉得,只有可以耐心陪伴自己,和自己商量事情,才能做到耐心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流事情。每时每刻的耐心真的很难,因为我们太不习惯爱自己了。
叶子很坦诚的对孩子说:我嫉妒你有娃娃可以玩儿。王老师说:特别坦诚的说出自己的真相,其实也是接受和原谅自己。小马王回答说:那这些都给你玩儿。王老师解答:孩子给我们做了榜样,孩子那儿全都是爱。找回自己的爱,去原谅我的妈妈。——这就是方向。
很感谢妈妈们和老师的互动,给我很多启发。也感谢妈妈们真诚的分享,让我也有动力记录这些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