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辅导女儿数学作业,感觉女儿反应不灵敏,主要原因是基础不牢,没有做到了然于心,胸有成竹。比如乘法口诀不能运用自如,除法就做不好。想到以前读初中时,基础语法掌握了,学起语文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应付考试自信心油然而生。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里的话告诉我们,凡事要善于从根本处,从基础性抓起,从源头上学,事半功倍。想想从前,忘了先后,难怪会无所得。我觉得应该重新回到“故纸堆”,好好地学学基础的东西。
基础的东西总是枯燥,所以以前的做法不能坚持,耐不住寂寞。重拾重学,须要正心诚念,从一而终,坚守初心,切忌一日三曝,应付了事。
今天,在翻阅旧书籍时,发觉很多书己看过,但内容什么的己全忘记。记得以前读书时有一目标,就是看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至少要记牢一句话。可是,在快餐文化零星阅读碎片化的大环境下,这一目标早已忘了,已抛至九霄云外。
没有积累,谈什么基础,更谈不上厚积薄发。最近看《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或嘉宾或选手,侃侃而谈,羡慕嫉妒恨啊,想象自己也能如此,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现在才明白,没有基础,没有积累,没有坚持,也只能想象而已。
知道不足,是时奋起直追。如何做,一是耐得住寂寞,坐得牢冷板凳;二是不断重复练习,磨炼时间不浮躁;三是强根固本,深挖基础打牢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