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梦想,和希望一起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希望的种子,尽管成长的速度和方式不尽相同,但每个孩子都会有更好的自己在等着他。所以,我们选择信任孩子。

伟大的力量来自于原始的创造力和灵感,而孩子在这方面体现尤其优秀,或者可以说远超成年人。无疑,有价值的东西值得珍惜,那么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保护好这种原始创造力,又能恰当的引导孩子们发现价值,发现美,同时又兼顾到相关技能的培养,将显得很有必要。所以,我们选择守望种子。

我们试图寻找一种方式,目的是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看不到其他力量的作用,但又能受到其他力量的帮助,同时还能保护创造力,“无痕”却“有迹”的走向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们选择怀揣梦想,和希望一起成长。

日常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稳定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一些日常的学习习惯养成,我们关注到孩子的思维的独特性和延展性,在保护这种特质的过程中,良好的问题串,会起到拓展思维,引发思考和理解等方面的自主能力培养。如课堂的组织以三类探究性问题展开,第一类问题为确认信息(这是什么?),第二类问题为理解信息(信息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第三类问题为整理加工信息及引发思考(具备特征即可确认信息吗?是否完整),问题串的探究不断引发孩子从搜集信息到理解信息到逻辑提炼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发展孩子基础思维的能力,虽然每个人不一定都是数学家,但是每个人都需要清晰的思路和大脑。新教育总是在探究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的事情上不遗余力。

在课堂活动组织方面,本学期主要进行了日常的口算训练和数学思维训练两方面。

一年级孩子的主要兴趣来源是“我能行”式的自信建立,这对兴趣培养能起到促进作用,结合孩子的这个特点,新教育设置的课前口算属于一大亮点,这个小活动既能帮助孩子快速进入课堂,又能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场景,也能帮助到一些不同特质的孩子调整状态。快速进入课堂。课改后的教育目标要求关注学生学习力的提高,关注高效课堂的建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应该是积极的,深度参与人数多,课堂情绪稳定,节奏清晰的活动组织,口算给课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缓冲和场景搭建。

趣味数学大赛方面

现在的数学教育越来越接近数学的本质。比如,逆向思维,转化思维,排序思维,归纳思维等等,对孩子在解读信息,整理信息,提炼信息的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详细,部分教学评价中也有体现。简而言之,就是知识点尽可能简单,降低偏难怪等技巧方面内容,而强化以基本知识点为基础,提高孩子提炼和整理信息等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不断降低培养出“字典孩子”的概率,而增加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强,思维活跃的“活孩子”的概率。

总结一下,本学期我们以关爱孩子为出发点,全面发展孩子的能力,作为数学老师重点关注了孩子在数学方面的成长,具体有听课方式,探究问题方式,习惯养成,数学思维看问题等。好的习惯养成需要最少5个心理学周期,希望我和我的孩子们再接再厉,一起加油,向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