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就是“筛选关键词”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有一个“审核机制”——当你在网站上、微博或者微信素材库里面提到了某些敏感词,就会被屏蔽甚至“和谐”掉。
这个审核机制很简单,只要提前将那些敏感词设置成关键词,一旦检测到这个关键词的出现,网站就会马上屏蔽(比如微信后台会屏蔽“积赞”这个词);而其他内容,就选择性地略过了。
除非你的敏感词藏得非常巧妙,需要人工检查才能发现。
主动学习,就是这样一个“筛选关键词”的过程。
什么是被动学习?
“我想学PPT,你教教我吧!”
“我的写作能力太差了,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写作课程,想去报名。”
“我想学英语,但是没有时间……”
“哇,小六的新书又上市了!但我上次买的《好好学习》还没读完……”
我觉得,以上这些都属于被动学习。
平时有空闲时间就玩游戏、追剧、混吃等死,忽然有一天看到别人都在学某某课程,打开一看:哇,这不就是自己需要的吗?于是,头脑一热,学!
一个月后,你会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没学——没有计划,没有进度,虽然跟着课程做了作业,产出了一些成果,但自己的目标并没有因此而近一点点(等等,你有目标么?)。
被动学习,就是不加筛选的往大脑里塞东西。
主动学习,更像是添加了“关键词”的审核机制,它会把你真正需要学习的东西推送到你面前,把那些不怎么重要的暂时屏蔽掉。
比如我这个月的目标是学习“运营”,那么我应该放在案头的书,就是《运营之光》、《新媒体营销概论》、《跟小贤学运营》,我关注的微课,也最好是跟这个有关的;至于朋友圈里大家都在学的“思维导图”、“手绘”、“创业课”……这些内容都是我需要“屏蔽”的。
不可否认,有很多优质的课程会被屏蔽掉;但它们跟我现阶段的目标不符合,我就不应该为此而分心。
但我可以把它们收藏起来啊,说不定以后就用得上了呢?
就像我买了成甲的《好好学习》,扫读了一遍,就把它放在书架上了;小六的新书也在快递途中。对我而言,成甲和小六的书,能够给我带来“心智的提升”;但很抱歉,这个月我的目标是学习“运营”,他们的书,只好先缓一缓了。
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两本新买的书放到“心智提升”类别里面去,然后继续专注自己的“运营”学习。等我搞定了“运营”、开始虐“心智模式”的时候,我会再把这两本书找出来。
我们如果想学会主动学习,就要试着在头脑里建立这样的关键词;对于与关键词无关的东西,不论再怎么吸引人,都要试着去屏蔽它。
想学的太多,往往是不会学习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