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老屋,刚踏上院子台阶,就忍不住看向旁侧,那里,曾经长了一大丛夜来香。
一大丛,很茂盛,碧绿的叶,柔柔的枝,微风一荡,轻轻摇晃,细腰状的花儿,就藏在枝条间,万绿丛中,一点点的绿白。几十年过去了,恍惚间,它的浓香还扑了满身。
夜来香,顾名思义,夜里发出香。白居易的“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就是指夜间开放的夜来香。其实,白天,它也香,只是很清淡,我试过,得把鼻子贴到花瓣上去嗅。也是奇怪,在春天,我会花粉过敏,满脸又红又痒又抓,但夜来香开在夏秋,虽整日沾着它的香,却没事。
对那一丛夜来香,我有着特殊的感情,它俨然是家里的一份子,长长久久,簇在院子边,早上一开门,它就在那里绿着摇着。出门上下,撩拂裤腿,软侬细语,依依不舍。上初三,长个儿不长胆儿,下晚自习回家路上,总惊魂不定——家对面拐弯处那几丛竹林,黑黢黢的,像一座巨大的鬼屋,要把人吸进去似的,撒腿狂飙,耳边风声“呼呼”作响。而给我安慰的,就是那丛夜来香,我一飙过竹林,它的香味儿就迎面扑来,几十米啊,那么远啊,孜孜不倦地,毫不生厌地,候着它的主人。鼻子嗅着香,心里溢满安全感,脚步瞬间变得轻松,天上月儿照着,连影子,都仿佛染上了香味。想起诗人爱用的词儿——“香影”,是这个意思吗。
夜来香,夏秋开花,花冠高脚,蝶状,有五六七片花瓣不等,花茎淡绿色。还有个很文艺的名字,叫“晚香玉”。根和花可入药,清肝明目。开花时节,屋前屋后,方圆几十米,像打翻了香料瓶,哈出的气,都是香的。
传说也是美的。相传,一张姓俊美少年,月下倚树吹笛,笛声美妙悦耳,飘进月宫,嫦娥闻听,命身边仙女,下凡求取乐谱。张少年欣然,遂将琴谱赠与仙女。嫦娥得琴谱,命月宫乐师吹奏,甚是喜欢,为表谢意,又命仙女,再次下凡,邀少年,月宫做客。少年对人间还有依恋,要求仙女,暂缓一天上月宫,仙女应了,并拔下头上的玉簪做信物,在抛出之际,少年没能接住,玉簪落地,却怎么也找不到,后来,在那一片,就长出了在夜间散发着香味的花。这个传说里,少了爱情,亦同样充满了美好。
父亲曾独自一人修建了一间小屋,就在夜来香旁边。母亲蛮有做生意的头脑,小屋是她的规划,一个小卖部,大家上上下下经过,少不了买点,什么油盐酱醋,孩子的零食,老人的小酒,口袋一扎,往自行车后座上一丢,“嘎吱嘎吱”骑走了。那是少年时代最满足的岁月,身兼小掌柜,还有零食吃。每天放学回家,都赖在小屋子里做作业,虽明令禁止,但,谁忍得住,我们像钻进杂货仓库的小老鼠,乐不可支。小窗户正对着家的大门,越过那丛夜来香,我们窥着父母的行踪。凉爽的夏夜,一家人,在小屋里做面条吃,窗门儿开着,夜来香的味道,直直扑来,就着它的香味,一家人吃得稀里哗啦。日子温饱,也自有它的美好。“谁家堪种衣带香,夜来短墙雨后凉",傲骨文天祥,也写夜来香,又香又凉,美好生活,细品慢尝。
那时候很喜欢种花,院坝边种了好多,美人蕉,月季,芍药,指甲花,黄菊,一圈儿的花,围着院坝,惹得路人频频侧目,有的,还会停下脚步,细细问问,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草。当然,被夸得最多的,还是夜来香,因它出其不意,香你个措手不及。满丛的香味啊,就那么肆无忌惮地,自由自在地满夜空挥洒,似乎星星都熏得更亮了。你走夜路,它香你的脚跟,你睡觉,它香你的梦。
人皆爱花。花,象征着美好。尤其女子爱花,与生俱来。俗语说,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不同的花,不同的脾性。夜来香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甚至有些反叛。白天,它貌不惊人,清代吴秀淑这样描述它,”花颜叶色两难分,一架初疑是绿云“,黄昏时分,花和叶分不清,可香味儿,直从叶子底下盈盈而出,于是,”初唤小鬟帘外摘,今宵不用水沉香“,瞧瞧,有了夜来香,今夜,可不必点沉香熏屋子了。
说到叛逆,当数国色天香的牡丹,当年武皇登基,为显示其威严,下令百花齐放,唯牡丹迟迟不开,武则天震怒,下令焚烧,亦是因此,牡丹迁都洛阳。待百花凋残, 它独享最后一抹春色,想来,也不过是落了俗套,争奇斗艳,原是花的本性。
唯,且只有夜来香,叛逆更甚。何屑与百花争艳?独放夜间,孤芳自赏,独立傲然。有歌曲唱它,“月下的花儿都入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着芬芳。”
越夜越迷人,越夜越幽香。也不因不惹人注目而虚度年华,心底,只存一个信念,为夜,添,一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