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决定高度,世界就是你的翻版。眼界这东西,是我们不断地“看见”之后,从而不断的拓宽的。连环效应,相应的带动着扩大我们的思维领域。目光所及,不仅是我们思维的领域,也是我们能力的范围。就是做好当下能做的事。
不是说要志向要远大,要敢想吗?你看,许多声名远扬的大人物不都是敢想敢做,才达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其实二者并不冲突。你可以理解为一个是脚踏实地,一个是目光长远。
人大多都向往美好,追求卓越。但不管你要到达怎样的远方,当下的路你肯定得走好。
那为什么要做好目光所及的?不是越级做事所得的收获才丰厚,挑战困难的成就感更高,意义更大?
没错,但你忽略了人性。不是所有人遇到困难都能迎难而上,碰到挑战都会热血沸腾的。那毕竟是少数。多数人遇到挫折,能跨过去还好,一旦暂时跨不过去,基本都会选择退缩,甚至龟缩起来,开始摆烂。可能还会给自己辩解:反正我都尝试过了,但失败了,说明这太难了。既然这样,那我何必再白费力气,接受不就好了嘛?
不要挑战人性。
但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并且给自己个小小的要求,要做好。这不至于让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儿难如登天,一下子失去兴趣,同时也给了他们信号,把能做的事儿做好,有点意思呢。
这就跟织网一样,一下子要求你织出一张漂亮而精致,而且还要巨大的网,恐怕你都会觉得是在故意为难你。但要你先织一张小网,好坏不论,是网就行,你心里会怎么想?
人生就行织网一样,先织出一点,然后慢慢织好,在把它不断放大。哪怕中途织歪了,不小心弄散了,但那又怎样,你已有了织的能力,何惧从头再来?
就像我之前刚出了小镇,到外念书一样,怕自己不会乘坐交通工具,怕自己吃饭不会网上支付,怕自己不能和城市里的同学相处不来~。
现在想想,这些有什么难的?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这确实是个生存的难题,但又不至于没有抓手。
看着那时笨拙的自己,笨拙的学习,再看看现在的自己自然而然的出行、吃饭~总忍不住感叹:美好的自己,美好的生活都是当初笨拙的自己把那会的困难解决的结果。那下一级的美,是不是也要我先把当下做好,才会到来?
不要一下子要求自己做超出自己层级事儿,总抬头看,也看不出什么,更容易累的低头。不如自然的平视,先把自己周身的东西看清,再慢慢的看远~
为什么现在焦虑、抑郁的人那么多?
因为想去的远方看不清,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想要的能力你没有~
我们的一生也就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过去,明天还未到来。我们拥有的就只有今天。与其缅怀昨天,畅想明天,不如过好今天。
享受当下每一刻,做好目前每一件小事,就是你对今天最好的表示。
焦虑,抑郁无需刻意对抗,你越在意它,它的存在感越强。与其这样,不如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当下的小事儿上。不在意,才不会压抑。
这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半个过来人(抑郁者)最真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