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学习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古典《跃迁》知识卡片
【原文】
知识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顺流而下,离源头越远,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也就越多。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一手信息:知识源头。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核心概念转述】
要学习效果好,不是花时间越多越好,而是要讲究方法,即,高认知效率,来自于直接学习、思考知识源头的“真传”。这样,就可以做到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经过传播,源头知识或一手信息,会形成二手、三手、四手的知识和信息,加(夹)杂了传播者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其反映的是,在某场景下,转述者个人的不同动机和思路。
过去常常说,学习了就会有进步,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需要终身学习的情形下,其实应该是,只有有效的学习才能让你从人群中胜出。学习需要讲究功利!
众所周知,当前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接触各种知识的途径和技术方法层出不穷,从图书馆、书店汗牛充栋的书卷,到互联网新媒体的各种APP的推送、推荐昄卖的各种的繁多的课程,但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出现了知识付费学习,来筛选知识、提高效率;但是我们需要有辨析能力,知道搜索源头知识,理解不同知识信息适用的不同场景,从而不会被带偏、误导。
【个人体验】
物质丰富的时代,更转向精神追求,心理学成为热门。我是众多直播,特别是诸多心理学导师直播视频的热心粉丝。一是为了解决家人的心理问题,二是自己也想学习提升。直接阅读理论书籍,觉得难懂、似乎用不上,视频中有讲体验、讲案例,感觉更能链接。然而,直播学习的效果是有限的,耗费的时间却很多。一是,有的直播内容虽然也不错,但终其目的是卖课,听众学习时间被挤压,被强制接受课程宣传;其二,传授的知识是断片的、不完整的,也不深入。
即使后面买课了,随后也发现同一主题,有很多提供者,课程深浅不一,指导效用不同。再者,课买多了,没时间听完,造成囤积;或者听了没时间实践,也没作用。
知识大爆炸时代,时间是最大的成本,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察觉自己面对的是几手知识和信息,学会在初步接触知识后,去搜寻源头知识学习,是要掌握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