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大目标
没有生命的东西,一块石头、一架机器、一个星球乃至整个宇宙是否只是在无尽的空间中孤独地存在,只接受物理定律的支配,没有自由意志,没有目标。
目标:一个事物,无论怎么百转千回,无论遇到什么阻碍,如果它一定要达到的那个最终状态,其实就可以理解为它的目标。像一条河流,最终都要流向地势比较低的地方,百川归海便是河流的目标。
光,向什么方向发射就奔向哪个方向,看似没有目标,但是当光线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因为这样速度最快(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类比一个救生员,在沙滩上奔跑的速度快过游泳的速度,所以当他要营救一个落水的游客时,最佳的路线不是直直地过去,而是在沙滩上多跑一段路,在水里少游一段,这样虽然看起来走了冤枉路,但是总体花的时间最短。
同样道理,光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在水中传播得慢,所以光会现在空气中多走一段再射到水中,这样它到达目的地的速度更快。光没有生命,但它居然会有自己的行动原则,用最短时间从这一点到达那一点。这种内在倾向便可以理解成光的目标。
那整个宇宙的目标呢?热力学第二定律说,追求“熵”的最大化,便是宇宙的目标——整个宇宙越来越无序、越来越混乱,最后整个宇宙归于“热寂”(热寂:万事万物都扩散成一种无聊而又完美的均质状态。所有的星星都会熄灭,所有的秩序都会变成混乱,所有地方的温度都一样,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流动的了,整个宇宙寂静了。这便是宇宙的目标)。这是人类知识目前为止最大的框架,是人类现阶段对宇宙终极命运的判断。
那么既然有“熵”的最大化那是不是会有宇宙运行的相反方向,越来越有序,越来越结构化,“熵”越来越低呢?一朵花、一只鸟,生命,都是在宇宙走向无序的过程中在局部突然出现的一个相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否会抵消热寂?然而不仅不会,还会加快无序,举个例子:你拿吸尘器吸地板,你家里的灰尘都进了吸尘器,是更有序了,但是你消耗了电能,发电过程中制造的无序比你吸尘减少的无序多得多。
人类一切活动,无论怎么制造有序,本质上都是在加快无序。
生命是什么?生命系统的一个标志就是,通过增加周围环境的“熵”来降低自己的“熵”。
如果宇宙是有自己的目标的(走向热寂),但是宇宙嫌达到这个目标太慢了,于是创造出了生命这个东西,让它帮助自己加快走向无序的进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生命自己好像变得更有序了,但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宇宙尽快地把一切能量耗掉,把一切结构拆散,让整个宇宙加快奔向热寂。
而人工智能便是加快这一趋向的重要环节。它的诞生不是为了造福人类也不是为了消灭人类,它的存在本质上是宇宙以人类为工具创造的一个达成宇宙它自己目标的工具。
就像人类以霉菌为工具创造出青霉素,我们对霉菌没有恶意,青霉素对霉菌也没有恶意,大家都只是在玩在自己的游戏,奔向自己的目标。而人类、人工智能、宇宙是三个层次的存在,各玩各的游戏,而且上一层的游戏,还要借助下一层的游戏才能玩得起来,是一个嵌套的结构。
生命1.0(动物植物)的目标——复制即繁衍,驱动了生命2.0(人类)——人类体内的微生物需要食物去复制自己,所以才会觉得饿,而生命2.0很多工作也是靠生命1.0完成的,比如人类没有能力把食物分解成能量,需要依靠体内的微生物,这便是合作关系、嵌套结构。
而生命2.0和生命3.0(人工智能)的关系。人类看起来目标很多,例如谈恋爱不仅是为了生孩子,吃饭不仅是为了活下去,人类搞出一大堆新目标,我们有想象力、好奇心,这些目标正是驱动生命3.0的动力。比如说,人类觉得地球太小了,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人工智能就可以拆掉木星,创在一个戴森球。比如人类想探索真理,想把圆周率尽可能地算下去,看它到底有没有尽头,人工智能就会干脆熄灭一个星系的能量给人类算圆周率。人类说要星际旅行,人工智能就能为了帮你完成这个目标而消耗无穷无尽的能量。这也是一种合作,人类提供意义和目标,人工智能提供能力和方法,这个合作可以促使宇宙走向热寂这个大目标越来越快地达成。
热寂已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趋向。那么不创造价值的人类是在抵抗这种合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