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网上讨厌比较热烈,尤其是林语堂先生对芸娘的评价深深吸引了我,究竟有多完美?
这么完美的伉俪为什么不能善终?
难道是神仙嫉妒吗?
我只说说客观上的原因吧。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如下图: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先满足温饱阶段,才有保障的往上走,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们按照上图,来审视一下沈复和芸娘的一生,她们的基础需要(温饱阶段)是一直没有得到满足的,越来越走下坡路,可以说是每况愈下的;她们的社会需要满足的一部分,包括爱情、有情。这就好比房子上面盖的好,底下有的地方不牢固,是难以持久的。
新婚伊始,他们的生活美满,来自沈家父母的经济保障,加之孩子未出生,所有开支可随沈复父母支出。但是这样的生活是危机暗伏的,从沈复的弟弟结婚开始,她们就搬出去住了,居住环境与之前比天壤之别。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被沈复父亲驱逐那次,以后光住宿就占用了不少的开支。
没有固定的经离开了沈家父母的经济支持,就像蒲公英一样,他们夫妻到处飘泊,居无定所,中年连孩子都顾及不上,女儿做童养媳,儿子也不能亲自扶养。
加之沈复不喜游幕,在家守着爱妻,还好光结朋友,就是入的少支出多,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后期断续有外出游幕经历,也是迫不得已,为了生计,甚至连芸娘的药费都难以延续。
沈复与芸娘的爱情是美好的,美到让人羡慕的程度。古往今来,女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又让沈复无限遐想,确实是很理想。夫唱妇随,本该白头到老。
家庭复杂,芸娘不懂世故,财产与安全得不到保障。
沈复虽然家庭出身好,但已过续给别人,虽然在家中长大,但成家后,与其亲弟的待遇立见高下。
芸娘与婆婆本来比谁的条件都好,亲姑妈。可惜她作为儿媳在很多事情上,处理既不让公公满意,又吃罪了婆婆。比如瞒着婆婆帮公公找小妾一事,两头不得好,还影响公婆之间的和气。
所处家庭关系是中国很多封建家庭关系之缩影,很多事需置身事外,芸娘虽小心,却处理不好。影响自己的地位,明明排行老大,却被称"三娘"。后期被那个复杂的家里的大大小小,称为"三太"。
在给公公写信一事,又惹怒公公。被公公读到在给丈夫的信中称呼公公不妥,引起公公暴怒,被从家赶走。说到这里,当年杨绛与钱忠书的书信,恰巧被钱忠书父亲打开读了,未来的公公对未来的儿媳相当满意。同样的事情放在两个同样有才情的女人身上,效果截然相反,怪芸娘智慧有余,情商不足。
家有一恶毒又自私的小叔子。芸娘为其担保借债引火上身。失去在沈家的立身之地,不得不说这是他们夫妻生活水平恶化的分水岭。后期小叔子争家产,甚至沈复儿子的突然不明的夭亡,这个沈家决不是芸娘这样温柔和才情能吃得消的。
芸娘幸运的遇见了沈复,却不幸的进入一个复杂无比又危险的家庭,这一切芸娘并没有准备好怎么去应对。
不懂世故,难以周旋,被逐出沈家。生活难以维系,安全难以保障,亲情难以维护,爱情在生活面前,不堪一连串的打击。沈复在大雪中扔下病中的芸娘去找故人求助。十两金子,二十两金子,都杯水车薪,难求上苍将芸娘留住。
敢冒家长之大忌,倾尽全力为沈复招妓选小妾。虽然找妓女,娶小妾,在那年代,是允许的,但结拜妓女,给丈夫物色小妾,确实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能理解的。不知林语堂先生也赞赏芸娘这种做法吗?
作为当时有名望的家庭,沈家是不喜欢的。
公公把他们从家里赶走,从沈家上下称呼芸娘为“三太太”这一行为上就能感觉到。
妓女最后失信,另选他人。芸娘旧疾复发,引人生怜。不过却难以理解,她内心是怎么想的。
沈复不求上进,迷恋于芸娘。婚后被父亲安排求学,因思念芸娘不得不中断,返家。不能说这不会引起沈家家长的反感。
沈复跟随朋友去广东经商,招妓能消费一百两银子,后来,沈家杜决沈复再去广东经商。而芸娘不但结交妓女,更倾尽家才为沈复觅妾室,这不能不说芸娘犯了士族人家的大忌,以致导致以后的飘泊。
《浮生六记》,后两记已失,我们难以知道沈复后来如何,虽知他善画画,但后世流传的名作并不见有其之作。可以肯定的是,那个美丽妖娆、聪慧温柔、善解人意的芸娘在四十岁的时候已经不堪疾病的困扰,撒手人寰,儿子在其之后也夭亡。
这个绝世才情的女子,爱老公,爱家,善于生活,有情趣,在人世中遇见尊重她的沈复,携手生活了短短二十三年,最终没有守住她的家,她的孩子,连丈夫在她离世不久后就再成家了。
唏嘘不已,唏唏乎,嘘嘘乎……
慨叹“世间好物不坚牢”,也慨叹,爱情美好,但必须要能力去供养,光有才情是不够的。
芸娘选择了沈复,也选择了沈家这个复杂的大家庭。她处处小心,却难融入这个家庭的文化。导致由此引起的各种冲突。
假若沈复有上进心,追求事业,经济来源不中断,她们的爱情也或可以延续。或是芸娘有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可。
偏偏沈复不思进取,呼朋唤友,坐吃山空,离开沈家以后,中年惨景不堪入目。
失去经济来源的爱情就像失去的土壤,枯萎只是时间的事。
夫妻最大的败笔是好为人做担保。从沈复弟弟那次并没有长记性。以致后来又为友人做保借高利贷,从而导致中年漂零,与幼子分离。是不幸,亦是人祸。
才情不够,心机来凑。
有情不能饮水饱,那些美好的爱情,失去带有心计的经营,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
离开下层建筑谈上层建筑,是徒劳的。
对于那个恶毒的弟弟,没有锋芒的友爱慷慨,只会让他得寸进尺,甚至最终连沈复的母亲都失去了存身之处。
所以,你的善良不能缺了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