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参加了大学班长的婚礼,他们家在河南更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因而婚礼的习俗也就更加复杂。
婚礼头前晚上,就要在家中堂屋摆上祖先牌位祭祖,告慰祖先家里要多一口人了。第二天去新娘家娶的时候,要遵循“三请”的规矩。
所谓“三请”,是要新郎到新娘面前前后请三次,才能找鞋穿上娶回家。
第一次,刚下车的新郎先与女方家人见面,见礼之后侯在一旁等司仪指挥。
司仪叫来娶方女客站在左手,再叫嫁方女客站在右首,双方拱手施礼,然后互相佩戴胸花,这才叫来新郎,带娶方女客出院门,在村子里新娘的叔伯家门口走一圈回来,然后再来叫新娘的卧室门,进屋后,新郎官给新娘戴上胸花之后,司仪说走吧,我以为这么简单就把新媳妇娶走了,谁知道是新浪官带着唢呐队走出屋门、大门,在村子里溜一圈,然后再回来进行第二次叫门。
新郎新娘第二次见面,司仪高喊一声“持毡人!”
持毡人手拿红毡出列:“在!”
司仪喊:红毡铺地!持毡人便把红毡铺在地上,回应一声“大吉大利!”
这时候新郎拿手捧花单膝跪地求婚,新娘答应后,新郎再转身出门,继续上一次的流程,村里走一圈之后,再来第三次叫门发红包。
至此,才把“三请”这个形式进行完。
礼节的繁琐,是为了显示事情的重要。原本我一直没觉得结婚是多么重大的一件事,所以喜欢那种简简单单的婚礼,请亲朋好友吃顿饭就行了。
可是这次诸多的礼节,让我突然意识到,中国人对于婚礼的重视,更体现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对于这位新人的接纳,所以要请来七大姑八大姨来认亲改口,所以各路亲戚都要排除万难赶回来,见证大家庭里多了一口人。并且这口人还肩负着为这个家族添丁的任务。
红白喜事,真的是中国家庭的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会把婚事办的这么隆重,这么繁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