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友:老师,看孩子踩坑说了不听,很痛苦,怎么办?
先生:有些坑孩子不自己踩一踩,怎么知道什么路正确?况且,你眼中的“坑”,对他未必是。
想想你年轻时,觉得痛苦不堪的事,后来反而庆幸那段经历让你明白道理,对吧?我们常常太执着于眼前。比如丢了一只鞋,难过得不行,其实是因为只盯着损失,没看到全局。
你觉得孩子踩的是坑,但五年后回头看,那可能是块跳板,把他送去了更好的地方,只是你现在还看不出来。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太执着当下,看不透“失去也可能是得到”的道理。其实,人的烦恼大多来自认知不够。可我们常辩解:“我不一样,我的烦恼是客观存在的!”——真的吗?
人生就是不断改变和提升认知的过程。认知一变,很多事就不成问题了。
举例:答应孩子出门,结果下雨了,你会坦然说“改天吧”。但孩子却大哭大闹,因为他认知里“必须现在玩”。真是下雨让他痛苦吗?不是,是他的认知不够。
再比如带孩子去买糖葫芦,结果卖完了。你会坦然说“那我们吃别的吧。”很简单,但孩子不行,非要现在吃,哭闹甚至挨揍。是“糖葫芦没了”让他挨揍,还是他“非要糖葫芦,不肯换”的执着,让他挨了揍最后还什么都没吃上?
《道德经》里有一句:“执者失之。”越是紧紧抓着不放,越容易失去更多。
想想看,我们有时候,不也像这个孩子吗?生活中那根“糖葫芦”,也许是一份工作、一段关系、一个机会…… 没有了,我们就打滚、抱怨、痛苦。
但真正让我们难过的,并不是那根糖葫芦,而是我们“认定了非它不可”的念头。
友友:这么一说,真和孩子一模一样。
先生:对,只不过孩子执着的是糖葫芦、是下雨天不能出门;我们执着的,可能是升职、感情、别人的认可,但本质没变,都是认知还没转过来。
等某一天你认知提升了,就像大人不会因为糖葫芦没了而哭一样,你也不会为那些事难过了。
人生挺有意思的,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看清世界的过程。
友友:突然豁然开朗了。
先生:开朗就好,下次下雨,就不哭了;没有糖葫芦,吃个烤地瓜,也挺甜。没有地瓜就有什么吃什么,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