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在老家当老师。今天给我发来一个程序,让我安装在电脑上。里面有各种教学资源,数学,语文,英语都有。她让我早早下载下来,有语音,可以点读。都是课本上的东西。她觉得很不错,可以帮我们打好课内的知识基础。
我非常感谢她凡事都想着我,总是一门心思地想着我好。
其实,现在网络非常发达,资源很多。我的网盘里就一堆的学习资料,2000多g,都是跟学习有关的课程和学习资料。有学E思,G途,dou神,quan灵,学都学不过来。只要有群友发资源,我都保存下来。引用群友的话:我存了即我学了:)存了就觉得心安。
对于课本内的东西,我基本没有去管。我觉得孩子学习就得有学习的能力。课内的东西自然有老师讲解,并且讲解得比家长要详细。如果回家还得老母亲仔细地去跟着她课内的学业,我觉得原因有二个:一是她上课没认真听课,二是她的知识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目前大多数孩子必须达到的程度,所以接收起来有困难,更谈不上吸收知识了。
光学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明年英语ket/pet又可以在国内考试了,语文有冰心杯、叶圣陶杯,数学有华杯、希望杯。家长要养出一个优等生不容易,你得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信息,了解考试,加上现在又实行双减,很多的竞赛考试信息不在明面上发布,所以有朋友戏称:家长还得会做间谍,以收取各种情报。了解这些情报之后,要根据自己获取的情报做一个规划,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像英语,我们二年级考ket,最早的考试时间是明年5月。如果想明年五月考ket的话,还有半年的准备时间。这半年,你要学哪些,要准备哪些书,什么时候学完这些书上的内容,什么时候就要开始做真题。具体到月计划,再到每天的计划。如果有心想考希望杯华杯等数学竞赛,那么每天要学点奥数知识,打点奥数基础,等到五六年级再学奥数的话,学起来便不会那么吃力。
我们的学习情况和计划是:
语文方面:
我想花多点精力学写字。会写的字要多。现在的看图写话都不给写拼音了。如果会写的字不多,写话就会吃亏。然后再做点阅读理解。平常多积累些字词句。
孩子自己做了一个收集本,收集了一些abb,aabb,abab,abac等这类词。我准备再让她把平常看到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好的句子收集整理起来。
关于背诵:我们背完了一本唐诗三百首,里面大概有100多首诗。没有宋代的。也没有反复背,背一遍过了。现在开始背点小古文,背了十来首。背完小古文准备背小学生必背古诗,里面会有各个朝代的古诗。也会有唐代的,遇到背过的,就当再温习一次。
数学方面:
奥数我们没有认真去弄,就只限于听听课,课能听懂就算了,不做题,不刷题。一般老师讲的都能听懂。
英语方面:
我们以新概念英语作为主要教材。暑假粗略地学到48课便停滞了。现在听说国内重开ket考场,于是兴致又上来了。从第一课开始,单词默写,课文背诵。但还是弄不动,几个星期了,才到第8课。这个弄不到并不是她学不动,每课单词,十多分钟便记下来,课文也是听几遍就能背下来。主要是她不愿意去弄。我们没有固定的时间,每次做完作业,她就说要做手工,要听大语文,或者说困了,想睡了。好吧,你懒我也懒。
结果如何?
到目前为止,语文的兴趣最浓,爱看大语文。我估计都是故事所吸引。她曾听老师讲《爱的教育》,哭个稀里哗啦。
数学其次,思维能力还算不错。这一点得到了家里各位成员的认可。
至于英语,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喜欢上学校趋的英语,不喜欢上家里的英语。如果不是在家里学点英语的话,她在学校学英语又如何能游刃有余呢?正因为能做到游刃有余,所以才喜欢。
现在的资源非常多,学生的眼界也很宽广。现在的孩子不能光抱着一本课本,从学期开始一直到学期末就只学课本上的东西,这样其实是真读死书。1+1=2其实很简单,你会了就可以放过了,你得继续往前走,没有必要在这上面死磕。对于数学的口算,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求孩子每天都练。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练过。要学要练的东西多的是,我真不想在这方面浪费时间。想想我们小时候,刚学的时候不也是会错一两道计算题吗?计算是伴随着数学生涯的,你每次做数学,或者说每做一道数学题,其实就是一个练习口算的过程。用练习口算的时间去做一道拓展题,在做的过程中,你不仅在练习你的口算,你还会发现计算的许多乐趣。比如:1+2+3+4+5=?1+2+3+4+5+6+7+8+9=?1+2+3+4+5+4+3+2+1=?还有等差数列的计算,数阵等都会涉及到计算。算多了,做多了,也就练了口算,而且还比单一的口算有趣得多。数学其实是一个有趣的有窍门的学科。
我只所以对数学口算有这样一个看法,得归因于我们曾经学英语RAZ的经验。大多数带孩子学raz的妈妈应该知道,刚学raz时,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某个单词不会。我们拿到一套书,一本一本地读下去,不要去在乎他哪个单词不会。读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他慢慢地会认字,会读了。raz这套书的难度是缓缓地上升的,前面出现过的词,在后面还会反复出现,见多了,读多了,自然就会了。数学的口算也是如此,做题少不了计算,所以人们往往非常看重计算,其实在做每道题时已经在练习计算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另外花时间去搞计算,除非孩子的计算实在不行。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计划和想法。我们不能和牛娃们比,我们只能亦步亦趋,没有超前,也没有能力,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超前。我们只求不落得太后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