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的人是平坦的大道,有的人一路披荆折棘,有的人走着走着迷了路,有的人走着走着走到别人的路上。
导师班上纪琼院长说的两条路理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角色不同功能不同,我们本来都应该做好自己角色应该做的事,就好比人生路上两条路,我们各自在各自的路上行驶。走着走着,家长发现孩子走的有点偏,比如写作业拖拉磨蹭了,学习目标不清晰了,动力不强了,家长马上从自己的路上斜插着就挤到了孩子的路上,开始各种盯着,开始纠正孩子的行为,释放出来的指责抱怨情绪让孩子心生不悦,产生对抗,为了躲避家长,孩子只能往旁边行驶过去,家长急于纠正,跟着孩子偏,慢慢地,家长走了孩子的路,孩子无路可走,只能半路抛锚,家长又急了,却没有回头看看自己已经走偏了路,没有在自己的角色上待着。
院长举了个例子,作为公司老板看到员工摸鱼,不好好干工作,老板会不会崩溃?老板会不会到处问“俺员工不好好上班,我该怎么办?”院长说,他只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更加努力地工作,让员工看到希望,用美好的未来吸引员工。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的是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夫妻两个相亲相爱,好好经营幸福家庭,努力赚钱,夫妻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夫妻关系好,大概率孩子不会出啥重大问题,我们做好父母该做的,孩子才会做好孩子该做的,孩子自然会在自己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角色归位,才能各归其位。
问题发生时,反思一下自己的角色是啥?在什么位置上?先规整自己,才能把孩子引到正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