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阅读,学会摘录,留住阅读体验的秘诀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阅读与快乐之间,有时是等号,有时却并不同步。阅读的不快乐,让我多次放下手中的手,一直羡慕读完书就能够深解其意的人,一直纠结于我为什么就不得要领呢?

很兴奋地读完了《快速阅读术》第三章,一种很清新的感觉,如晨光一般,明媚轻松地照在了我的眼前,感谢作者印南敦史,拉我走出阅读的误区,调整了读书的心态,卸下了阅读的重担,能够以轻松的状态享受阅读。

01享受阅读

印南敦史的观点点醒了我:

读书仿佛呼吸,应该是一个自然和谐的状态,如果我们将读书看得过于严肃,纠结于仔细阅读的体验,奢望能够把书中的内容印刻在脑海中,那就是在呼吸之中缺少了呼气的过程,只剩下了吸气,读书怎么会不累?

丢掉“为记而读”的刻板传统观念,读书就立刻变得轻松了。

因为,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信息如潮水般从手机、电脑、书籍等,向我们涌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空间再接受新信息的状态”。

这是也是一个极简生活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开始摆脱“拥有”,尽量减少自己拥有物品数量的极简生活方式受到推崇。客观地说,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想要拥有所有所爱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当今时代,想要把那么多书,并且书上所写的内容全部据为己有是不现实的,这个想法让把我们的读书体验推向一个死胡同,让人窒息,我们必须学会取舍,学会“不拥有”的读书心态。

去追寻“翻开书,就觉得快乐”的体验吧!

02卸下重担

“与其仔细品读,不如将文字摘录下来。这样不仅能够细细品味,也不易忘记。或者退一步说,因为我们进行了摘录,遗忘又何妨?”

一语点醒梦中人。

通过摘录,能够迅速把握书籍内容的精华,明确书中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动,什么样的文章令自己动心。

摘录就是呼吸过程中“呼气”的部分。


03学会摘录

让阅读的内容流进脑海,同时在头脑之外的地方进行记录,这不仅完成了视觉上的信息采集,还亲自将信息进行了取舍重组,从而轻松享受阅读。

有四种摘录方法,也是四个步骤。

步骤一:“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断。

令人心动的段落,不要记忆,要记录,但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抄写整个段落,而是尽量短小精悍,将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一本书的所有价值和乐趣,皆凝于这一行,这就是“一行采集”的方法。

一个小提示:准备好笔记本,摘录时,开头标明页码,之后是文章内容,方便今后回忆书的内容,不让自己遗忘阅读时体会到的感动。

步骤二:“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

一边读书,一边整理出自己的摘抄集录,掩卷之后,再次浏览,并从中挑选出“最精华的一行”,仅此一行。

而阅读的妙趣,不正是在于邂逅“那一行”吗?“翻开书,就觉得很快乐。”想要找到这样的感觉,告别缓慢沉重阅读,就容易多了。

步骤三:“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

我们需要再准备一个笔记本,同时记录“一行精华”和“一行评论”。

先记下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摘抄“一行精华”,在此之后,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写下“一行评论”。

一段日子后,再读“一行感想”,唤醒“一册记忆”的体验是不是很令人回味呢?

步骤四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为了再次确认我们积累的阅读成果,最好是将所读书目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

在回顾短评的时候,思考以下问题:

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

哪一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

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要阅读的?

通过这个思考,就看清了自己的阅读偏好,以确定自己的阅读意向。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情本身非常单纯、愉快,有利于我们坚持阅读习惯。

定期盘点、回顾自己喜爱的书籍,也是良好好阅读习惯中的一个环节。

最后,您可能会问“摘录的时候是手抄,还是录入呢?”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