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728|无他,读写思行耳!

近期,关注教师成长的公众号较多。羡慕那些一直追光前行的同仁们,欣赏和佩服那些为教师成长付出辛苦、搭建平台、建言献计的智者、长者。

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需要自己培养自己的觉悟与勇气。更需要有合适的团队、平台与高人引领。

我关注到的朱永新老师的写作保险公司,教育在线,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张文质老师的生命化教育团队,关注每一个生命成长,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并引领教师和家长从思想认识到行动,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能量,积蓄力量。

今天,在“河南教师”公众号看到河南教师成长书院组织的暑期教师“盛夏约定,诚挚奔赴”集中研修活动。我聆听了其中四位导师的“导师开讲”。

余映潮导师的《将创造的智慧用于课堂教学》,结合自己设计执教的《青山不老》一课,为老师传递语文教学的本质及目标。要教会学生用语言表情达意,学会分析和运用文本。

对每一篇课文都要认真地找寻,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罗列整理。

王彩琴导师的《教师,在之间》,首先从英语老师的视角,倡导老师应该是多面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知今,作学生的引路人。其次,要做一个不断成长,追求上进的好老师。

武凤霞导师的《长成最美的自己》,借自己的认识和成长经历,让我们看到了热爱并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享受因自己的成长给孩子带来帮助,使孩子受益。

管建刚老师的《从村小到特级教师、国家教学名师的成长之路》,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让我们看到读写思行的力量。没有说教,让听者心生向往。

华应龙老师的《“国数课”:我们的使命》,介绍了“国数课”的由来,介绍了自己每天早晨5点看书,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介绍了自己读写思行的习惯。

他们自己的成长之路就是对老师们最好的示范和引领,他们把教育视为自己的命业。年龄大了算什么,头发白了算什么,他们的热爱依旧,激情不减。

秘诀是什么?密码在哪里?一切藏在热爱里,用持续的读写思行长成了最美的样子!

感恩遇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