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情人》 书中所得42 2024-11-27

杜拉斯《情人》   书中所得42

看了电影《情人》(L'amant;The Lover,1992年上映),才读了小说《情人》(1984年发表),后来才知道了杜拉斯的故事。

这部小说给人的感觉是:

1.小故事写的真实,男女之情描述的细致入微且不做作;

2.大背景给人足够的历史感,自然而不刻意。

一、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原名:Marguerite Donnadieu“玛格丽特·唐纳迪厄”,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是20世纪法国颇有影响和个性的作家、戏剧家、电影编剧和导演。(图片1)

(图片1)杜拉斯

杜拉斯出生在法属印度支那嘉定市(现在的越南胡志明市,即西贡),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人小学的教师,有两个哥哥。在印度支那度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成了她创作灵感的源泉。

杜拉斯19岁回到法国读大学,在大学里学过数学、法律和政治学。毕业后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政府殖民地部当秘书,后来参加过抵抗运动并加入共产党,1955年被共产党开除党籍。

1943年她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亲故乡的一条小河的名字--杜拉斯(Duras)。

70岁那年,其自传体小说《情人》荣获1984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Prix Goncourt)。从此,杜拉斯名声大振,赢得了全世界的读者。

写作与爱情,是杜拉斯生命的全部。70多部作品、近20部电影、诸多的情人,构成了杜拉斯美丽而传奇的一生。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难以归类的作家、一个现实生活中难以模仿的女性。

她的成名作是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年)。后来作品中,她通常描写一些试图逃脱孤独的人物。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较古典,后期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并赋予心理分析新的内涵,给小说写作带来了革新,常被认为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

杜拉斯的文学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如《广岛之恋》(1959年)、《情人》(1992年)。同时她本人也拍摄了几部电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们》。

二、小说《情人》

《情人》(L'Amant)是杜拉斯于1984年出版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这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法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根据杜拉斯的个人经历改编,讲述了一段跨越种族与年龄的禁忌之恋。(图片2)

(图片2)《情人》封面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属印度支那(现今的越南),主人公是一个15岁的法国少女,她的家庭状况贫困,母亲和哥哥都对她严厉苛责。一天,在返回家乡的轮渡上,少女邂逅了一个比她年长12岁的华裔富商。这位富商被少女的美貌与独立性格所吸引,开始了一段充满激情的恋情。

这段禁忌之恋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强烈反对,双方都身处压力之下,但他们仍然勇敢地追求着彼此。然而,在这段关系中,少女始终保持着一种距离,她认为自己并不真正爱上了富商,而只是将这段感情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最终,少女离开了越南,回到了法国学习和生活,与富商的恋情也随之落幕。

《情人》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爱情与欲望之间的复杂关系。杜拉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诗意的文字,描述了这段令人陶醉又心碎的爱情故事。小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使得故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此外,小说还借用了殖民地背景,展现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殖民地时代法国人与当地华人的生活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电影《情人》

后来,《情人》被改编成了一部同名电影,由让-雅克·阿诺导演执导,珍·玛奇、梁家辉领衔主演。电影同样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多个国际电影奖项,大大提高了小说在世界文化领域的知名度。(图片3)

(图片3)梁家辉与女演员珍·玛奇分别饰演情人与杜拉斯

影片于1992年1月22日在法国上映。

在《情人》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杜拉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为电影完成编剧任务。但当杜拉斯得知她的中国情人李云泰已经去世多年时,在对电影做旁白的时候她数次泣不成声。她从未想过他会离开她,她有种感觉,他一直活着,这个现实让她无法接受。

杜拉斯在悲痛之余,也出于对《情人》电影某些地方的不满,又写了一本《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杜拉斯自己也是导演,她一直想重拍《情人》,但是一直未能如愿。

四、杜拉斯的情人

在许多人眼里,杜拉斯是个离经叛道的法国女人,比如她说过:“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那我就是一个妓女”;还有她夸梁家辉的屁股“浑圆又性感”,凡此种种……

杜拉斯的人生经历离不开这两点,写作和恋爱,这个女人一生都有说不完的话,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欲望,15岁被金屋藏娇,66岁拥有27岁的情人,80多岁身边还有年轻情人陪伴。她的小说充满了“性”,她的故事充斥着两个词:爱、写作。

大约是1930年左右,15岁的杜拉斯要往返于家和西贡的寄宿学校之间,渡河是必经之路。初恋,就是一个关于渡河的故事。(图片4)

(图片4)西贡码头

她尚未发育成熟,但美貌却已经展露风情。用杜拉斯自己的话说,在西贡,她见多了男人对她投来的那种眼神。(图片5)

(图片5)少女杜拉斯

李云泰,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富商之子,那一天也要去西贡。年龄差距足有一轮,但他们在码头照面的那一刻还是心动了。(图片6)

(图片6)情人李云泰

黑色发亮的名贵轿车,让肤白貌美的杜拉斯印象深刻。15岁,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杜拉斯心理比身体早熟。贫穷的家境,残暴好赌的大哥,怯懦胆小但善良的二哥,以及一个溺爱长子的母亲,这就是杜拉斯的家。

她的父母都是法国小学教师,却被政府忽悠妄想能够在殖民地发财,于是远走西贡,背井离乡。谁知,横财没有发到,父亲还早早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开了间小学校教书支撑着三兄妹的生活,家庭的重担压得这个女人喘不过气。(图片7)

(图片7)前排左边女孩为杜拉斯,中间母亲

在这个家里,杜拉斯感受到的母爱很少,与二哥一样总是被凶恶的大哥欺压。压抑是这个家里的常态,她需要钱,也渴望爱,更渴望冲破这种原生家庭的牢笼。(图片8)

(图片8)左为幼年大哥皮埃尔 中间杜拉斯 右为小哥哥保尔

李云泰的出现,满足了杜拉斯的物质需要,也打开了杜拉斯的情欲之门。(图片9)

(图片9)电影《情人》剧照

与电影中演的一样,杜拉斯与李云泰总是沉浸在约会里。他们疯狂地需要着对方,感受着存在的意义。

然而种族歧视横亘在杜拉斯与李云泰之间,高贵的白人如何看得起黄种人?李云泰的父亲也以死相逼,决不允许他们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出于无奈,李云泰按父亲的意思娶了一位不曾见过的富家千金为妻,而婚礼那天杜拉斯崩溃,哭到不能自已。

她从内心感到悲哀,她不知道自己是否是真心地爱着这个中国男人。

没有了可能,作为情人,李云泰能为杜拉斯做的只有替她还清家庭债务,送她回法国。在轮船起航的码头,李云泰与他的标志性黑色轿车一起,默默送爱人远去。

现实中的来自抚顺的李云泰,在家里的安排下,娶了一位妻子,还爱上了妻子的妹妹,一妻一妾,三个人一直生活了一辈子。

18岁的杜拉斯就这样与初恋李云泰告别,回到不是故土的故土——法国,读书、工作、定居。

或许是遇见李云泰之前的生活过于束缚与压抑,回到法国后的她活的很是任性、自如。她依旧对这个世界充满爱欲和情欲,母亲反对的写作事业被她捡起。

她有喜欢的人,就会恋爱;对这个世界有话想说,就会写作。(图片10)

(图片10)青年杜拉斯

情人不是唯一的,写作倒像是她唯一不变的爱好。

25岁,杜拉斯嫁给了一个男人,也爱过别的情人。其后数十年,那个年代该经历的战争、动乱、分离、重逢、和平等等她都经历了。

当然,她依然离不开恋爱和写作。她的生活荒唐得叫世人难以理解,比如,公开地跟两个男人(丈夫与后来的情人)同时生活,也决不会错过跟别人偷情的机会。

这就是杜拉斯的生活,恋爱、写书。

很多年后的一个平静的日子,杜拉斯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不过即使遥隔数十年,电话那头的声音却还是这么熟悉,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李云泰。

李云泰带着他的妻子去巴黎,给杜拉斯打了一个电话。

他说:“我仅仅想听听你的声音。”她说:“是我,你好”。

他说:“和过去一样,我依然爱你,我根本不能不爱你,我会一直爱你到死。”

那是1971年,杜拉斯57岁,李云泰69岁。

1984年,杜拉斯的自传小说《情人》出版,轰动了法语社会,引发了强烈的讨论与反响。一个电话,一段回忆,一段隐秘的初恋就这样公之于众。

或许是因为丈夫与后来的情人先后离她而去,老年的杜拉斯对于爱的渴望不减反增。又或是因为初恋并不圆满,李云泰的电话与深情告白无疑触动到了杜拉斯内心深处的柔软。

她写下这个故事,纪念初恋。

1991年,李云泰去世的消息传来,杜拉斯受到的打击是巨大的。斯人已去,她能做的就是立刻动笔将《情人》补充扩写成了《中国北方的情人》。

故事还是那个少女和富少的缠绵故事,但一切已然不同。

傲娇的杜拉斯,在李云泰活着的时候,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对他的爱是多么深刻。但在后来的补充与续写中,杜拉斯下笔的每一个字都带着深深的怀念与感恩。

是的,李云泰,是杜拉斯至死都难忘的情人。她终于可以在他死后,将这段荆棘之恋,事无巨细,动情诉说。(图片11)

(图片11)中年杜拉斯

从欲出发,由爱收尾。或许一开始的目的并不单纯,但爱在她和李云泰之间已经无法剥离而谈。

杜拉斯在书中这样写道:“在18岁与25岁之间,我原来的面貌早已不知去向,我在18岁的时候就变老了。”

18岁,是心痛的18岁,是与李云泰分离的18岁,因为那份真挚的初恋被大洋从此阻隔。

1996年,也就是李云泰去世的5年后,杜拉斯去世。

这个活了82岁的女人,在最后一任情人的陪伴下走完人生。

杜拉斯66岁那年,她的最后一任情人出现,是一个27岁不到的年轻男人。他被杜拉斯改名为扬·安德烈亚,是她最忠诚的书迷,也是她灵魂的俘虏。照顾晚年的杜拉斯,扬很细心。既是情人,又是亲人,还是她写作的帮手。

从1981年至1996年去世,杜拉斯共写了4部戏剧、17部小说和散文。

在那些记忆涌来的日子里,她说着动人的故事,而扬则帮她打字记录,为其整理出版成书。《情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曾有记者提问她:“扬,总是您最后一个爱人了吧?”

她笑着回答:“是不是最后一次,我又如何知道呢?”(图片12)

(图片12)晚年杜拉斯

杜拉斯就是这样,一生都在渴求爱,她对爱的需求远超过食物,以及让她欲罢不能的酒精。

她就像是一个天生的“情种”,初恋之后,她的情与欲没有死,可以说一辈子都不曾消亡。

保持着想要爱的激情,杜拉斯至死都是一个美丽前卫的女人。

附注1.杜拉斯的原生家庭

杜拉斯叫:Marguerite Donnadieu,在1914年4月,生在越南的西贡,也就是今天的胡志明市。

她的父亲是西贡中学的校长,在前妻去世5个月,就娶了已经怀孕,杜拉斯的母亲,她是学校的助教,这影响了父亲的事业生涯,和母亲的名誉。

他们有三个孩子,大哥皮埃尔,二哥保罗,和女儿杜拉斯。

杜拉斯的父亲,在她7岁时,去世了,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回法国祖屋的小村庄住了两年,小村子的名字叫杜拉斯 Duras 。

然后,她又带着孩子们,回到亚洲,柬埔寨,越南,几经辗转市,去了西贡。

母亲是个粗暴的人,常常对着孩子们大叫。她对于大哥皮埃尔的溺爱,是变态的,放任他做任何的事情,包括鸦片。

皮埃尔遗传母亲,性格暴躁,就拿着小哥哥保罗出气,这造成了小哥哥保罗胆小内敛,而身为女孩子的杜拉斯,在家没有存在感,如野草一样生长。

杜拉斯和小哥哥保罗的关系,不岂止亲密,她在《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中写道,她的第一次是送给她的小哥哥保罗的。

这在法国,也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事情,有记者采访她,她说:“既然我这么写,那就是真的。”

他们的日子很难过,只有一个字:“穷”。

杜拉斯在自认为最得意的代表作《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写到,省“saving” ,是母亲最大的特点。

她的母亲是贫穷的法国农民的女儿,因没有行贿,用毕生积蓄,在柬埔寨买到了一块不可耕种的盐碱地。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她建造了一个平房种大米。但是一旦雨季开始,大海就会升到房子里,淹没田地。

多年来,她与大海作战,建造了被冲走的堤坝,直到最后她的健康被打破,储蓄的每一分钱都丢了。

这也是杜拉斯的亲身经历,在所有的钱都丢了之后,她母亲重新担任教职。

在她的余生中,她确信世界从根本上是不公正的,能抓住的只有爱和欢愉。(摘自公众号「卢璐说」ID: lulu_blog)

附注2.杜拉斯后来在法国的生活

从巴黎学院毕业后,杜拉斯在法国政府殖民地部当秘书,与此同时她与一个名叫“托马斯”的男人恋爱了。

可没过多久,杜拉斯和托马斯闹翻了,杜拉斯式的分手,不是哭哭啼啼,而是和托马斯的朋友——罗贝尔·昂泰尔姆风风火火地结婚了,罗贝尔是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战友,也是二战期间德军抵抗组织的将领。

杜拉斯的丈夫罗贝尔被盖世太保逮捕并遭到流放。据说,营救罗贝尔的工作,是密特朗组织并参与的。

在杜拉斯暮年的时候,有一次她在一家餐馆遇到了密特朗,她问他:“是否相信她在全世界比他更有名。”

密特朗说:“他从未怀疑过,杜拉斯的名声会使他黯然失色。”

杜拉斯的人生,并没有因为丈夫的缺席而停止。

因为她已经有了新的情人奥尼斯·马斯科洛。杜拉斯看来他非常英俊,他是她的审稿人。

第一个来拜访她的时候,她回忆道:“那天,阳光洒进了我的办公室”。

如果这仅仅是个婚内出轨的故事,那就算不上杜拉斯式的传奇。她坦然同时爱着两个男人,不纠结、不自我怀疑,丝毫不以为耻。

在丈夫回来之后,杜拉斯介绍情人与丈夫相互认识,没想到两个人竟然一见如故。他们生活在一起,各自有自己的房间和情人,十分愉悦。

可后来杜拉斯怀孕了,孩子是马斯科洛的。所有人的都向罗贝尔祝贺,这引起了他的不满。

男人在婚姻中需要尊重,女人需要爱。罗贝尔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他要求离婚。

但在离婚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仍住在一起,相处愉快。

“夫妻之间最真实的东西是背叛;任何一对夫妻,哪怕是最完美的夫妻,都不可能在爱情中相互激励;在通奸中,女人因害怕和偷偷摸摸而兴奋,男人则从中看到一个更能激起情欲的目标。”杜拉斯说。

没有任何粉饰,一针见血。

关于爱情,杜拉斯认为是一种疾病。

“有一种爱情病,它是一种绝症。有伤害、结核病、癌症,然后死亡。大家都会得的。爱情是个例外,唯一的解脱办法在于个人的层次。”

那是在二战之后的法国,是个新时代的诞生,整个时代的精神都断裂了,有探索的,有战后的伤痕累累,更有想要新生的拼搏。

深深浅浅,杜拉斯一直在恋爱,她有过很多情人,每一份爱都倾注了满分投入,然后她用这些爱,滋养了她的创作欲望与灵感。正如她所说:“我的确做了爱。不仅做了,深入骨髓地感受了,还写了下来。”

原来她才是用行为写作的“美女作家”的鼻祖,甩别人八条街。

纵使丈夫决绝离去、情人消失匿迹,可杜拉斯的创作天赋和欲望却铺展开来。

她开始做编剧,写剧本,1957年,她撰写的电影剧本《广岛之恋》,她成了成功的电影编剧,可她还是想写小说。

她把自己困在文字里,梦想着写到死,她需要爱情来解局。

1975年,在戛纳一场电影座谈会中,杜拉斯第一次见到她的超级粉丝扬·梅勒。

他偶然读到被杜拉斯的文字,被深深吸引,“就像是一见钟情,从此,我不再读其他任何书,只读她的书。读遍她写的所有的书。”

扬要来了杜拉斯的地址,一封接一封地写了5年的信,杜拉斯从没有回复过。

一直到1980年,杜拉斯给他寄了一本新书,给他说:“来跟我喝杯东西吧。”

他说:“好”,然后就没有回去,他留在杜拉斯的人生里,杜拉斯最后的16年。

那时,杜拉斯一直在酗酒,脾气变得孤僻古怪。

“我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我是一个真正的酒鬼。当我回顾过去时,令我惊讶的是,我是怎么写的。”

而他们的关系也是亲密和扭曲的。

朋友们问杜拉斯,相差39岁,你们在一起都干了些什么呢?

“一起坐车兜风,去小酒馆,咖啡馆写作,吵架和猜忌。”

扬是同性恋者,经常出去约会。就是因为无法得到,杜拉斯对扬,才有种更深刻的病态的占有欲,不让扬见任何的女性,包括他的母亲和姐姐,还自己给扬改成扬·安德烈亚,杜拉斯母亲的名字。

爱他的时候,她会说:“扬,你跟我一起走吧!”讨厌他的时候,她会说:“扬,我的东西你一点也得不到。”

纵然嘴上这样说,可她生前还是立下遗嘱,把著作权留给扬,而非儿子。

扬时常会负气离家出走,消失几个晚上,却又在最后回到杜拉斯的身边。

他们就这样扭曲地焊接在一起。轰动世界的《情人》,其实是她写给扬的,得奖之后,他们仅仅在家简单地吃了晚餐庆祝。

爱作为杜拉斯这斑斓传奇一生的唯一信仰,到底如何定义呢?我想她在《情人》这本书中,给出了最恰当的答案: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而我的梦,就是与你白头而死。”

杜拉斯最终因喉癌于1996年3月3日在巴黎逝世,终年81岁。

扬·安德烈亚出了一本书《这个情人 》,来记录和杜拉斯的故事。

(摘自公众号「卢璐说」ID: lulu_blo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