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估值法与现金流折现法的异与同 --2018.07.28
估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简单的说就是参照公司甲的市场价格来估算公司乙的值。如果甲自己就严重高估或者严重低估,以甲为参照物的乙,能靠谱吗?本质上来说,相对估值法是回避了“内在价值”的难题,以“假设甲的市价准确反映甲的内在价值and乙和甲品质相似”为前提,推出“乙的价值应该=X”的结论,然而这个三段论里的两个前提都存疑,最终的结论也就是纯粹瞎蒙了。
绝对估值法,即“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简单的说,它的意思就是说: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要先看这家企业的生命期内,股东总共能从当中抽出来多少钱(未来自由现金流),然后再算算这些钱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折现值)。
在金融市场里,如果无风险年收益率为5%的时候,我们说一年后的105元等于今天的100元,两年后的110.25元等于今天的100元,三年后的115.76元等于今天的100元……依此类推。将明年后年大后年的某笔钱,用无风险利率换算成今天的价值,这个过程叫做折现(或者贴现)。
将注意力放在“看不见被毁灭的可能,每年可以产生可观的自由现金流,不依赖大量资本投入即可维持现有盈利能力甚至还可以保持增长”的企业。
老唐估值法:三年后以15~25倍市盈率卖出能赚100%的位置就可以买入,高杠杆企业打七折。
①这里说的高杠杆企业,指有息负债超过总资产70%的企业;
②打七折的意思指对于高杠杆企业,要求三年后以10.5倍市盈率(简化为10倍)卖出就能赚100%时,才会考虑。打折的原因是高杠杆企业更脆弱,对于宏观经济及意外情况更加敏感,所以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作为补偿;
③现实操作中,根据企业商业模式的优劣,自己研究深度的确定性以及手头现金宽裕程度,对某些企业可能会放松至30倍(某些企业,在目前仅指茅台和腾讯)。
无论用现金流折现还是老唐估值法,都需要确定三大前提:利润为真否?可持续否?维持当前盈利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否?这是理解企业的范畴,不能回答这三个问题,根本轮不到谈论估值高或低,更谈不上企业内在价值究竟为几何。
在确定了这三大前提后,老唐估值法中的15~25倍市盈率,实际上是将三年后的企业看作了一份收益率4%~6.66%的理财产品。也可以说是将理财产品看作一个“收益100%确定+分红率100%+0增长”,或者在利息再投入假设下的“收益100%确定+分红率0%+增长为无风险收益率”的企业。
群体性的悲观和乐观,导致企业市值总是围绕着无风险收益率对应价值左右摇摆,如同钟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