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是今年寒假阅读的一本书。它是迄今为止我所阅读的书籍中,对现实生活最具有启迪意义的一本书。说起来也是多亏了教师的寒假,才得以有空将这本早就在阅读清单中的书读完了。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个人的生活原则与工作原则。读这本书时,我是边读边摘抄的,读的很慢,却也因此收获满满。
先从“原则”二字谈起,原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几乎算是一个被滥用了的词汇。“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常常被人们说出口,如若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你的原则是什么?”,我们却常常无言以对。只是隐隐觉得,那就是一个很坚定的,不能被轻易触碰、改变的信念。但“原则”区别于“道德”,它没有人类原始的“道德感”为根基,它只是个人生活的选择。它是行为的指南,“一旦……就……”是原则的反应程序。坚守某些原则,有助于更好地生活。
从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一个公式:痛苦+反思=成长。
身为普通人的我们,终其一生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如余华的《活着》中富贵的一生,经历了家道中落、生意失败、妻死子亡数不清的磨难,年老时只能与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这样的一生也许已经能够算是对人痛苦的极致渲染与铺陈了。我们对照自己的人生也会发现,没有谁的世界是一路平坦的,谁的青春不迷茫?面对求而不得、失去与失败的痛苦,能够做到淡然处之的就已经很少了。而在痛苦中挣扎,回过头去咀嚼、反思痛苦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
而本书一直在告诉我们的就是,经验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在获取经验的路上,失败无可避免。而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把痛苦作为成长的必经阶段。我也渐渐体会到“错了就错了,无须纠结于错误本身,我们要做的是从痛苦中收获一些什么。”“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这是许多时候都会被忽视了的一条重要的原则。
其外,还有一条工作上的原则也让我感受颇深。“透明化”管理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工作中,不同的员工必然会有不同的思想观点,当然分歧也不可避免。此时不必兜圈子、绕弯子,也不必惧怕了解事实,公开地表达并探索事实是最好的处置方法。这种企业文化有利于公司健康地发展。其实,对个人而言也是适用的。隐瞒疾病并不会使疾病痊愈,反倒加重了病情。
保持开放心态,并坚持对“事实”的追求。做决定时,应当依据理性思维,而不是本能和情绪。
当然,思想和行动之间也许还是会存在着相当的距离。许多人读书,却仅限于“读”。如诗人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不去将思想成为行为改变的动力,那思想就只是沦为了观赏物。既然本书已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的原则,那就应当成为生活的指引,并对自己实际产生影响。
不断地将结果与目标进行对照。保持开放的心态,跳出思维的局限,大局观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