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两次作为中转站,也是我本次河西之行的最后一站了。
在看了一个星期寸草不生的沙漠之后,我坐上了张掖到咸阳的火车。
自武威以南,越靠近咸阳,土地上的绿色越多。行将收割的麦子一大片一大片的,还有绿树绿草,把土地覆盖住。
久违的绿意盎然让人感动得差点儿流泪。
上午11点,火车抵达咸阳火车站。早先已经订好17点飞回桂林的机票,因此就空出了6个小时的时间,我打算逛逛咸阳城。
出了火车站,对面有很多餐饮店。随意进了一家,面对五花八门的面食,作为《舌尖上的中国》迷妹我点了一份裤带面。
不久,面就端上来了。只见一只硕大无朋的铁盆,里头盛着米白色的汤面和碧绿的青菜。
与面一起端上来的还有一只小白瓷碗,里头红通通的,是肉末、水豆腐丁、胡萝卜丁、西红柿、辣子做的油泼臊子。
面有三指宽,弯弯曲曲地叠在一起,只有一截头在上面。夹起面来蘸臊子,却有一米多长。这就是最重级别罚抄专用汉字Biang biang面了。
老板娘秉承秦人的热情爽快性格,见我无从下手,还过来教我怎么吃,真长见识了。
面很柔滑,蘸上重油重辣的臊子,口感层次丰富了起来,味蕾的短暂刺激过后,留下的是面与蔬菜的清甜。
不蘸臊子,更能吃出面原本的质朴味道,加上素净的原汤,其实更适合坐了一夜火车的胃。
吃完了饭,出门坐公交车,想去看渭河。
在等车的时候,一老爷子径直过来大声叫我给两块钱坐公交车,这直爽的命令式乞讨很是把我吓了一吓。
所幸,坐车到渭河公园一路顺利。
由于是周末,公园里游人如织。
广场上竖着秦始皇嬴政像,高大威武。地砖上还刻有“大秦帝国”四个字。
园中月季开得正盛,很多人在这里拍照。
而我更喜爱低矮草坪上白灿灿的四叶草花。试着像传说的那样寻找四叶草,找了半天,全是三片叶子的,竟没能找到一株四叶草。
穿过月季林,能看见一条宽阔的河道。这便是有名的渭水了,因为它,我的旅行被赋予了更多的地理学色彩。
人们在河岸修了水舞台,修了游船,修了步道,竟是丝毫不影响我对古渭水的追思。
一只大黄鸭在水中央漂浮着,无数游船在河上游弋着。沿着河边散步,想着遥远的与渭河有关的人和事,某个瞬间翠绿的柳条柔软地拂过脸庞,这感觉竟是久违了。
离开公园后即往咸阳中学坐机场大巴,恰好擦肩而过,于是只得坐公车往火车站去。
在火车站找机场大巴的时候,有人约拼车,三个人各收20元,和机场大巴一样的价格。这样的出租车在火车站前是非常多的。
出租司机很热心地为我们介绍途中经过的地方,我却只记得西咸新区气派的办公楼。
三十多分钟就到T2航站楼了。而我的河西走廊之行到此也划上了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