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常常在网络上面看到许多文章,标题如“这七种食物吃了能健康长寿,你竟然不知道”,“这消息一出震惊一半中国人”,“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我们一直都错了”。面对这些文章,我们通常会点开来看,文章看着也挺有道理,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黄执中老师谈道:对立成因是指同一个现象,它的原因和结果之间可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关系,以至于如果你只看到其中一种,很容易会彻底的搞错方向。
并举了一个例子。某天周玄毅老师和同学一起去餐厅吃饭,电视上面正好播出大学生因为失恋跳楼自杀的新闻,该同学感叹:现在的年轻人,个性比较冲动,一遇到情感挫折,很容易想不开,寻短见,等人到中年,个性比较成熟,就不会为谈个恋爱去跳楼了。周玄毅老师笑道:你搞错了,才不是人到中年,个性会变成熟,而是那些个性太冲动,年纪轻轻已经跳楼的人,根本就没有机会活到中年,相反,你现在看到的所有的中年人,都是年轻时失恋没有去跳楼的人,那如果当年失恋都不跳楼,老来失恋再去跳楼的机会也不大啊。
同样一个结论:为什么中年人很少失恋跳楼。有两种可能的因果关系,一种是因为中年人的个性不那么冲动,一种是因为个性太冲动的人根本活不到中年,如果我们忽略另外一种解释,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是不是会错的离谱呢?
因为网上大多结论都是通过统计得来,音频后面给了我们一个解决办法:对于网上的各种结论,我们思考一下能不能做实验,如果能,那可信度会高一点。
什么叫能不能做实验?
比如网上说经常打孩子容易把孩子打笨,我们要少打孩子。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别急,我们想想这能不能做实验。你可能会说,我们将一群年龄身高各种特征相似的小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孩子定期被打,经过一段时间后,研究一下两组小孩的智力。这怎么可能做实验呢?谁家父母让你打孩子,这个实验根本就不现实嘛。所以不能用实验的结果可信度高一些。
而且根据之前介绍的对立成因,这种现象的发生,究竟是打小孩容易变笨,还是笨小孩容易挨打呢?
综上,你是否掌握“对于网上的各种结论,用对立成因思考因果关系,用能否实验思考是否可信”这个观念工具呢?
强烈推荐《小学问》,虽然我没有坚持听,但是里面有一句话打动过我,可能是这样:读书,能力上对人的改变要很久,而观念改变是瞬间的事情,而且更为实用。
前面的内容基本都是那一期的,干货满满,故事感十足,很有听下去的欲望,真心推荐,不是打广告,真心觉得他们很棒,这个音频很棒。
对这篇文章唯一不满的就是,自己思考的内容有点少,基本上都是音频的内容,感觉有点生搬过来的感觉,写的不好是我的过,但是音频内容真心赞。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