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诗经·七月》(郁:郁李。薁(yù):野葡萄。亨:烹。葵:滑菜。 菽:豆。)
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一个叫须臾山的地方,那个地方密林葱郁,山高水深。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遍布山野,山中住户百余人,但从没发生过虎豹豺狼害人性命的事情。相传,须臾山是韦陀菩萨渡化世人的地方,这里的植物都苍翠,这里的鸟兽都温顺,这里的人都善良,如此过了千百年有余。
每一岁,须臾山总是能迎来三三两两的新面孔,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孑然一身。而同一年又会有零零散散的山民不带任何细软的出去,从此再也没见他们回来过。人们都说:这是被菩萨渡去享福了,菩萨每年都要来渡人的。
山中有一户人家,住在一个断崖边上,家中只有一个,听其他人说,老妪从年轻时就住在这里了,断崖边的房子是她的丈夫一个人搭建的,人们不知道他是怎么在刀劈斧刻的崖壁上搭的这所房子。后来老妪的丈夫也和其他山民一样,被菩萨渡了去,甚至有人还看见他在修葺菩萨缥缈云端的庙宇呢。而这个老妪便在崖边种起了葡萄,一个人养育他们的儿子。
按理说,须臾山人杰地灵又在菩萨脚下,应该是善男信女辈出,然而老妪的儿子却是个煞星,自小便会驱使蛇虫鼠蚁帮他偷鸡摸狗,随着年岁增长这个少年俨然成了山中一霸,为祸四方。山民们本性敦厚善良,也拿他没有办法只有大家一起凑了些盘缠赠予少年,假意告诉少年山下有花花世界,凭他的本事下山后必定荣华富贵。
少年经不住诱惑,便下山而去,作为百年来第一个不被召唤的出山人,少年的母亲也是忧心忡忡,她不是不想管儿子,而是管不了也说不听,所以她一直希望有一天菩萨能来渡化他儿子。
话说少年下山后,利用驱使之术前前后后盗了不少宅户,全是利用蛇虫鼠蚁偷偷潜入,一点点搬走值钱的金银珠宝。后来这事被当地县官知道了,派人请来有道行的道人,道人一来便看出这是类似“五鬼术”的驱使之术,随即取出星象罗盘召唤雷法待少年再次偷窃之际,施法破了他的驱使之术,而少年却受到自己驱使之术的反噬,被蛇虫鼠蚁分食干净。没人知道盗贼是谁,但大家都知道这个盗贼最后自食恶果。
而山中老妪并不知道儿子已死的事,只是每日坐在葡萄藤下望着山路,盼望儿子回来。如此过了十年,有一天老妪发现满藤的葡萄全部干瘪凋谢,犹如枯木。正在疑惑之际,忽听见儿子的唤声,循声望去只见儿子已然踏着山路回来,见到母亲倒头便拜,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和沟壑纵深的面庞,儿子泪如雨下叩首不停,口中直呼自己“有罪,该死”,老妪看见儿子也是老泪纵横,浑浊的眼睛也有了些许的光芒,待他细细端详儿子才惊讶的发现,儿子的面容十年间丝毫未改,恍如隔日。
细问之下,儿子才道出实情:自己十年前就已身死,灵魂每日受虫蚀鼠咬之罪苦楚不堪,但每每耳边总能听见母亲的念叨,牵挂自己有没有吃饱穿暖,有没有娶妻生子,有没有改过自新常行善事,终于当初的少年痛改前非请求菩萨原谅,也希望能回母亲身边尽孝,可是阴阳相隔为时已晚。
正在伤心哀愁之时,出现了一个青衣碧裙的女子,手上拿了一串翡翠念珠,告诉他须臾山是圣地,阴魂是不可以上山的,说着举起了手说道“我这串念珠十年前丢了一颗,只有一百零七颗,你若愿意化作那颗念珠也许我能避过山神的耳目带你回家”,少年连忙磕头拜谢,转而化作一颗念珠被女子带着上了山。
至此,儿子含泪说道“这次回来就是来见母亲最后一面,此生不能尽孝,惟愿来世再做您的儿子”,旋即便化作一颗翡翠念珠落入地下,老妪在经历了分离、重逢、阴阳相隔后悲痛欲绝,倏尔老了十岁有余,坐在原地哀痛哭泣。第二天,人们听说老妪的儿子回来了,纷纷去看。到了老妪家之间院前只有剩一颗表面沟壑纵横的枯木,上面结了一株葡萄果实,粒粒圆润似翡翠一般晶莹诱人,哪里还有老妪和她儿子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