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 上)
【六六】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
问:「道一而已,古人论道,往往不同,求之亦有要乎?」
先生曰:「道无方体,不可执着;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如今人只说天,其实何尝见天!谓日、月、风、雷即天,不可;谓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道即是天。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更有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又曰:「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王应昌云:“直告以求道于心,岂不捷?便类象山之尊德性。遍告以风云草木上求,甚实际,又类晦庵之耑遺问学。故惟致吾良知于物,而天下之物,无一不与我良知相符。才是先生囊括朱、陆之平。”
[译文]
陆澄问:“道只有一个,可是古人论道时却常常不同,那么求道也有技巧吗?”
先生说:“道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故求道的人不能偏执,若仅局限于某种文字的表述,反而与圣道背道而驰了。譬如现在人们只谈论天,其实他们又何曾认识真正的天?将日、月、风、雷认定为天是不对的;而把人、物、草、木当作天也不正确。道就是天,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天下有什么不是道?人们把自己的一隅之见当作道,以为道仅仅是这样罢了,所以各人对道的理解自有不同。如果懂得在自己的内心上寻求,认识了自己的本心。那么从古至今,无始无终,时时处处都是道,哪里会有什么异同?心即是道,道即是天。认识到了本心就认识了道和天。”
先生又说:“诸位如果确实想见道,务必从自己的心上体会,不要借助外物去探求才行。”
释疑:
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天地万物一体,人心和天地万物是想通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整个宇宙,从沙粒到星球,其中所蕴含的天道是一致的,天道在事事物物中蕴藏,发挥作用。我们的心就是一个小宇宙,这个小宇宙和全宇宙是一体的。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道就是天,用今天的话叫自然规律。所以你要认得的时候,何莫而非道?你要懂得天、道就在万事万物,就在人情事变,就在日常当中。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干什么都能明白。前面讲道没有精粗,人的见有精粗,现在说道无方所,人的见有方所。人各以其一隅之见,这就是盲人摸象,就是人们的以管窥天,以蠡测海,都是用自己有限的条件来宰制无限的天和道。
只有往里头找,向里头寻求,才能够见到自己的心体,然后,明白无时无处不是此道。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道。
心即道,道即天,知道了心你就知道了道。又说诸君要实践此道,需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所谓的“假”是借,通过。向外头求,就是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你不要那样,那样永远也不行。只有不假外求,在自性上体认,这样才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批注:
①道一。《孟子·滕文公篇》第三上,第一章云:“夫道,一而已矣。”
②方体。《易经·系辞上传》第四章云:“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无方向,无形体。即无时空之限制。
③莫。三轮执斋本与佐藤一斋本均作“适”,意同。
④参见《答季明德》:“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全书》卷六)
净心斋笔录
2023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