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性善-《告子上》讲读 本篇重言人性及性之善恶。 告子认为,“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真是如此吗?其实,无论是决诸东方,还...
先知觉后知-《万章下》讲读 本篇,诸贤圣出场:伯夷、伊尹、柳下惠;诸美德闪耀:“清”“任”“和”“时”,最后孔子集大成。他金声而玉振,“巧”“力...
浩然正气(孟子)讲读10 正名-《万章上》讲读1 本篇言及许多“陈年往事”,多关舜之家事、国事,以及伊尹、百里奚、孔子。孟子传先圣之道,一项重要...
浩然正气(孟子)讲读9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离娄下》讲读 舜与周文王,出生地相距千余里,年代相距千余岁,均得志行乎中国。其实,无论先圣后圣,他...
浩然正气(孟子)讲读8 因先王之道-《离娄上》讲读 本篇,孟子行文如峻峰直入,直奔主题,平治天下当因先王之道,行先王之法。先王之道,本在仁政,唯...
居天下之正位-《滕文公下》讲读 在本篇,陈代认为孟子不该拘于如何被诸侯召见之类的“小节”,提出“枉尺而直寻”,比如委屈自己一见诸侯,可能会使该国...
道性善·称尧舜 -《滕文公上》讲读1 孟子道性善始见于本篇。孟子每道性善,而必称尧舜,性善是为人、为国理政的基石。 性善,首先表现在对父母的情感...
天时·地利·人和-《公孙丑下》讲读 在本篇,谈到“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何...
浩然正气(孟子)讲读4 人民的渴盼-《公孙丑上》讲读 在本篇开篇,孟子与公孙丑论时知势,得出结论:王道、仁政,行在今正当时,行在齐国正当势。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