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芝加哥大学教授、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成为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你知道这件事吗?
也许只有关注经济的人,注意到了此事。可鹿晗公布的恋情却铺满了头条。对比这两件事不是为了表明经济学比八卦更高尚,是为了说明如果统一看这两件事能发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解一些经济学会使你的生活更加睿智。
如果你知道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二八定律,能发现生活中很多事情都符合二八定律,不仅仅指——80%的效益来自于20%的项目,80%的社会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二八定律)。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由80%琐碎的事情构成,剩下的20%起着关键的作用推动着生活的变化。所以关注些八卦无所谓,如果你的生活有10分,8分给了娱乐新闻,剩下的2分请给关键知识。
那么现在请花费2分钟来了解一下,新晋的经济学理查德.赛勒,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顺便提一句,塞勒客串过奥斯卡奖获奖电影《大空头》,自己也是一名投资者。理查德.赛勒是行为经济学家,所以向他学习的是行为经济学理论,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经济行为。
第一是禀赋效应。
如果你有在二手市场卖过东西的经验,有没有总觉得自己二手商品卖的便宜了,应该可以卖的更高,什么原因?
赛勒的解释是:与得到某一样东西愿意支付的金钱相比,个体对出让自己拥有的这样东西要求得到的金钱通常会更多。举个例子,1974年时,美国两位学者在一项调查中发现,野鸭捕猎者平均愿意每人支付247美元的费用去维持适合野鸭生存的湿地环境,但是如果要让他们放弃在这块湿地捕猎,他们要求获得的补偿价格是平均每人1044美元。
不过,可能放弃意味着损失,厌恶损失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知道了人会受禀赋效应的影响,那么也许很多该放弃的东西真的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珍贵,生活中有些该丢弃的东西,就丢弃吧,别总舍不得。
第二是跨期选择。
有了钱到底是存起来以后花,还是现在就消费掉?让人一直很为难。这其中包含了跨期选择的机制。
所谓的跨期选择是指,人在对现在和未来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后,做出的决策。理查德·塞勒提出,人类的大脑中存在两种决策机制,一种是短视的、冲动的,另一种是长远的、理智的。后来塞勒的这个观点被脑科学技术所证明。
如果总是短视、冲动主导着大脑,显然需要利用些强制手段,使自己变得理智、长远。比如强制自己每个月存一定数额的积蓄,买些保险,以应对未来的生活和意外。
第三心理账户。
很少人在股票上涨时把股票卖掉,在赌场中正在赢钱时放弃下一个赌博机会,是什么让人们不懂见好就收。
赛勒解释是心理账户的作用。所谓心理账户是指,人在思考问题时,并不会按照统一的成本收益核算,而是会在心里构建出分门别类的心理账户,分头进行计算。股票溢价和赢来的钱存放的那个心理账户,使得人们对这部分钱的消费倾向会更强。
如果在生活中消费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账户,也许能够节约不少不必要的消费。
花少许的时间来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会让自己在生活中变聪明,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