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有效备课》
研读课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于老师经常翻看课程标准,温故而知新。
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怎样研读课程标准呢?我们可以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
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在第一部分的“前言”中,规定了“课程性质与地位”,提出了该学科的新理念,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1)确立“三维”目标。从“三个维度”来设计,并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协调一致,确保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
(2)熟记学段目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后,分学段提出具体目标,便于操作,利于实施。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就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和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说是“金玉良言”。比如教材编写建议,我们了解了教材怎么编,才能成为更好的“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和建设者”,才能更好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4.读“附录”,和孩子一起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还特设“附录”,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篇目、课外阅读的书目和语法修辞知识的要点。
新课标自己只粗略的看过一遍,对于教育建议尤其是附录就是跳跃性的阅读,根本就没有重视这两方面的内容。读完本章内容,我明白了课标上的每一个模块都是需要认真研读的,不能只看前面的目标,而忽视了后面的内容。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就是“磨刀”,是把力气用在刀刃上。方向对了,教学效能才能彰显吧。 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名师如此,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更应该如此。后面应该充分学习课标,可以先学于永正老师的做法,把学段目标粘贴在语文书的首页,每次一翻书就能看到,慢慢的就会熟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