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触社会工作以来,社会工作有一系列的理念来帮助人们更好的走近犯罪的未成年人,更好的为他们提供支持。」
4月11日,央视新闻1+1播出了《如何“立体帮扶”涉罪未成年人?》我校席小华教授应邀解读。席小华老师现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是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主任。
何为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简单讲就是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理念,利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实现助人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以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为主干学科基础,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弱势人群;预防和解决部分因不良互动方式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工作在司法、医疗、社区等各个服务领域开展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用爱和专业引领迷途少年回家
席小华老师的研究方向是司法社会工作,尤其是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这与她硕士时期的研究领域密不可分,当时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青少年犯罪问题,一方面对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原因有了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起对这类群体的人文关怀,更希望能有机会帮助他们顺利地回归社会。「自从接触社会工作专业以来,我理解到社会工作它有一系列的知识、理念和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走近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支持,所以我就把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作为自己的研究和实务方向了。
从2003年进入社会工作系攻读博士学位,到今天利用社会工作优势进驻司法机关开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帮扶项目,席小华老师已经在司法社会工作的路上走了十多年。在教学工作上,主要承担青少年法学、小组工作、矫正社会工作等课程的教授。在科研工作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当前我国开展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同时主持多项纵向和横向课题研究。截止目前,已经出版了著作10部,并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2009年开始与北京市司法机关合作探索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北京模式。2010年创办了首都师范大学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中心,这是全国首家以社会工作与少年司法的整合为研究和服务视角的专业机构。2012年,在中心的基础之上成立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这是北京市市级专门服务于青少年犯罪预防的专业社工机构,事务所与司法机关合作的少年司法社会工作北京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与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共同建立了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院,将“中心”工作并入其中,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承担研究院社会服务职能。就这样,席小华老师将“爱”作为自己的“专业”,帮助更多的迷途少年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