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今天是《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的第二十三课,我们为大家继续解读。结合当下“杀同学”的各种恶劣事件,我们一起关注一下“起跑线”与做人的问题。
^_^ 欢迎大家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以及作者,谢谢您的关注!^_^
时间都耗在知识的传承上了,那还有时间去学做人!
-01- 杀了他,我就是全班第一
2018年6月4日晚6:50,山东省淄博市初三四班秦某,将同班同学马某刺死在小区内,包括心脏、颈动脉、胸前背后等部位共计十三刀,刀刀致命!
年仅14岁,是什么让他起了杀心!?手段如此恶劣!
5月底,秦某曾恶狠狠地警告马某:“会考你必须考4个B。你如果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杀了你。”
6月4日,成绩公布,马某考得比秦某好,于是就有了这惨绝人寰的一幕。
“杀死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了!”凶手坦言。
是谁给了这孩子这样的错觉!只有“干掉”第一名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当真无法通过努力“干掉”他的时候,那就真的将他干掉!!
教育,除了教书,育人呢?!又是谁给了我们家长这样的错觉!?并经由家长把这种错觉传给了孩子——只要学习好其它都可以不管!
-02- 遇到任何不满一定要报复
2018年6月14日下午6:30,25岁的周凯旋在餐厅里刺死了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初、高中同学谢雕,之后双手高高举起,做出胜利的手势。
谢雕胸部、颈部、背部被连刺数十刀,刀刀深入刀柄。
手段如此歹毒,但他俩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他们不仅是初中同学,高中时还在同一寝室,那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2012年,高考结束,高中期间的三位挚友,谢雕、小A进入了自己心仪大大学;一直领跑的周凯旋却高考失利,进入四川大学金融系后,半年后选择退学在重庆顶尖中学的实验班复读,来年成绩更差,只能“委屈”自己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的钱学森班,就读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周凯旋的心态从此刻开始发生变化,接着又因专业课不及格被赶出“钱学森班”,失去保研资格;毕业后自认为最后“一个救命稻草”的公务员考试又失败。
三件所谓的挫折让周彻底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轨道……
“杀意起于两年前,是一场同学聚会,谢雕说的一些话使我‘过得不舒服’!”
周凯旋仅仅因为谢雕在聚会上的一些话让他不舒服,便有了难以控制的恨意,于是就有了惨绝人寰的那一幕。
从监控录像中都能感受到谢雕被刺那一刻的惊讶,因为就在几分钟前,他还将聚会的照片发到了两人共同的微信群!!
“绝不能吃亏,遇到任何不满一定要报复!”这是初中同学小C对周凯旋的评价。
看来,心态失衡,是周同学早有的事情。
因为心态失衡造成的严重心理问题,让周偏执的认为自己的一切不如意都是别人造成的,在压抑了一段时间后必然会爆发,可怜谢雕成了“替罪羊”。
-03- 真心感谢同学的不杀之恩
类似“杀同学”的案例,百度里能找到15,000,000条信息。
很多人了解“马加爵案”、“复旦投毒案”……
可惜,被报道出来的,让大家广为熟悉的只是九牛一毛。
回顾这些骇人的案例,最大的感触不是为这些年轻人痛心,而是深感同学当年的不杀之恩!
这不是句玩笑话!
从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一路走来,共计13年,我得罪的人绝不在少数,这期间遇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同学概率非常大的。
幸运的是,我活了下来,并且确信以后也不会死在同学的手里!
面对现在如此之多的因为成绩问题就去杀同学的案例,我们不得不问:当下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04-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个怪圈
做事之前,先学做人。
这个简单的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清楚,只是未必了解如果不这么做会有怎样的后果。
现实告诉我们,后果很严重。
一味的强调学业的重要性,让太多的家长深陷其中,不要说做人的道理,连课外班、作业都搞不定,哪还有时间搞其它的。
于是,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概念,慢慢的演变为,你往前多迈一步,我也往前来一步……这么一来一回,就让孩子陷入到永无止境的比较中,明明知道人生不只是学业,却误以为学业就是人生的全部。
于是,学业不行就是对整个人生的否定。这几乎成了顺理成章的推论,也就难怪,有那么多学生会因为成绩的问题和同学撕破脸皮,甚至是动刀子。
是谁造就了这一切?!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怪圈让我们深陷其中!
在这个怪圈中,学校—老师—家长—学生,最终的压力会自上而下,甚至成倍的施加在孩子的身上,除非作为家长的这一环节能和孩子一起扛起这个压力,认清“起跑线”的真实面貌,并切实地采取行动。
请让孩子适当的输在“起跑线”上,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瞄准人生的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