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常一样,查完学生晚寝回来,已经很晚,很累,但脑子里还想着明天的连堂课该如何安排,趁着烧水的工夫,翻开黄厚江老师的《作文课的味道》,开始了今天的阅读。
第一课是教学实录《记叙文中的描写》,黄老师围绕“大家有没有丢过东西?”这一问题导入,很平常的问题,没有什么新意也不够文采,可接着读就越来越有滋味了。
首先问学生:你丢过什么东西?学生自然很有兴趣参与这种生活化没有技术含量的分享型问题的回答,纷纷表达,接着黄老师就着这股学生回忆的势头,提出让大家描写丢的东西,并做出明确的要求:限定三分钟,写出事物特点,表现自己的感情。(评:1.只从生活最稀松平常的问题导入,调动了大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2.要求明确,锻炼的能力也比较明确、简易,适合放在课堂开头)
接着学生写作,黄老师倡导大家分享,设定满分10分,调动同学间互相打分,并说出理由,带领大家一起修改,最后得出 在叙述中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必要性。(评:1.作文没有摆出一二三概括性招数,而是如话家常般在学生的分享、互评,师生共同探究、修改中体会描写的妙处;2.互评充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写作问题)
然后黄厚江老师再顺势引申到丢东西时的心理描写,鼓励学生在平常生活提炼鲜活的素材,在学生的现场写作中挑一些片段拿出来,发出疑问,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共同讨论中体会到心理描写的变化、表现形式(可通过环境描写来反映心理)以及矛盾的对象等方面。(评:1.教学步步深入,不紧不慢,有关于描写的几个方面全部是通过师生日常对话般的课堂一点点得出,自然流露;2.对某一个点师生探究的很深刻,分析也很到位,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训练的极好。)
最后,以“与妈妈相处”这一寻常不过的体验,导入了主题对这篇文章的中心作用,且以篇幅详略的设置问题来得出体现主题的方式。之后进行总结。(评:以平凡不起眼之处入手,层层递进,后轻松地体会到早点之后才觉出其中的不平凡)
我想起我也曾讲过《丢》这个作文题,当时是自己审题清楚之后,直接导入主题,直接告诉学生要写什么内容比较好。想来真是羞愧,没有共生的课堂变成了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我在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却失去了带领学生共同探索共同质疑共同思考的耐心,这样的课堂效果有能好到哪里去呢?当然不会有多少学生知道这个角度是如何得出的,下次再碰到新的作文题自然也是束手无策。
起步于平地,涓涓流淌,初而有趣,继而转折,开一生而,波澜壮阔,情味俱佳,忽又宕开一笔,迷花倚石,不知今夕何夕,终而雷霆乍惊,妙论层见错出,让人脑洞大开。
我何时才能有如此的境界呢?先从耐心、朴素学起吧!
下句话以自勉~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沈从文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