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
因为自己未圆满的冠军梦,爸爸一心想要生个男孩继承衣钵。孰料,四个女孩的接连诞生无情的粉碎了他的梦想。
又怎料,天无绝人之路。吉塔和妹妹把同村的男孩子打得鼻青脸肿,重新点燃了爸爸的激情。
燃之初
吉塔和妹妹的痛苦生涯开始了。从此以后,生活里没有了最爱吃吃的炸脆饼、没有漂亮的头巾,只有枯燥无味、日复一日的摔跤训练。
沉默中爆发
吉塔和妹妹实在不堪重负,又迫于父亲的权威,暗地里开始反抗。弄坏闹钟和训练场的灯泡,结果是被父权暴力镇压:直接把两个女孩的头发给剃了,被村里的人、同学冷嘲热讽。
唤醒
参加朋友的婚礼给了吉塔和妹妹一个放松的机会,正欢闹时,被怒气冲冲的爸爸打断,吉塔不能理解又觉得委屈,新娘朋友的一席话让吉塔和妹妹开始理解:爸爸是希望她们能通过摔跤改变自古以来印度女性的命运。
燃
被朋友的话触动,女儿们开始变被动为主动,训练效果芝麻开花节节高,吉塔开始参加比赛,不断刷新世俗对女子摔跤的认知,跌破所有人的眼镜,最终,吉塔成功入选国家队。
真正的逆反
新旧势力开始较量。吉塔进入国家队,“劳逸结合”的训练方式犹如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却瓦解了吉塔的优势和必胜的信念。吉塔开始对父亲老套的训练方式不屑一顾,并凭着年轻“打败”了父亲。
真正觉醒
吉塔在国际赛初战中告败,妹妹规劝吉塔,吉塔却不以为然。直至在后面的比赛中一败到底。前所未有的打击让吉塔开始悔悟,从内心开始认同爸爸的训练方式。
燃
新的国际赛打响了,教练为了个人利益要吉塔挑战获奖可能性更大的51公斤,爸爸却不能认同,并远赴而来,陪同指导。因被举报,吉塔险被退赛。爸爸改变了指导方式,通过观看吉塔的比赛录像进行针对性指导。因为爸爸的指引,吉塔开始在新的国际赛事上大放异彩。
终于到了最后一战,没有爸爸在场指导,吉塔靠自己反败为胜,打破了自己和印度在该赛事上的记录,成功实现了爸爸的梦想,得到了爸爸的肯定:“我以你为荣”。
吉塔能成功的原因
1. 社会背景。吉塔能成功的最大可能就是印度对女人的压迫,在这里,女性的命运通常都是做一个乖女儿,在合适的年纪嫁给一个陌生人。而摔跤正是打破这种命运的可行方式。
2. 父亲的目标一直很明确且坚定不移:获得金牌,为国争光。为了这个目标,女儿的童年可以坚定不移的被牺牲,所有的反对和怀疑都可以转化成他要女儿必胜的决心。
3. 女儿确有天赋。吉塔和妹妹在摔跤方面的天赋是吉塔能成功的硬件。
4. 坚持不懈的努力,数十年如一日“迎着冷眼与嘲笑。”
5. 父亲对摔跤有足够的经验,充分了解吉塔的优与劣。
励志经验燃是否可以复制
吉塔的成功历程与一位知名主持人——董卿极为类似,如今的董卿虽然功成名就,但她回首往日的时候,对自己的缺失的童年还是觉得很痛苦。可正因为昨日的磨砺才使董卿能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付诸于实践:做既能实现个人理想又普及大众的优秀节目。由此看来,这样的经验似乎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可行的。
但是!
这只是个例,像这样的经验在普通大众中成功概率太低了!很多父母也想通过高压手段,让儿女成龙成凤。可是结果往往与他们的初衷大相径庭。
中学时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她妈妈对她期望很高,只灌输一种思想:“只有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她的业务时间全部都被各种辅导班充斥,父亲在家里又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她也没有什么可以对抗母亲的盟友,只能在学校里就尽可能地放松自己,最后的结果必然不理想。大学填写志愿时她只想填离家最远的省份。大学期间想尽一切办法不回家,父母对自己稍显温情,她都觉得格外别扭。一次期末考试时因为求胜心切作弊,被全校通报并取消毕业资格,她觉得前途无望就选择了轻生,最终也没有抢救回来。她妈妈到学校时已经不会说话,精神完全崩溃。
这样的案例在中国社会真的是比比皆是,我们不是不鼓励奋斗,而是现在的我们不同于吉塔,我们身处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条条大路通罗马”,完全有多种路径实现自己的理想。
吉塔的励志是很燃,但现实中却不可轻易复制。梦想可以更换,人生却不能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