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知识管理,这本书一定要看,没错,就是《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其实这本书很多大牛有推过,不过看名字感觉没什么看下去的欲望。但一打开就发现了新大陆,确实满满的干货。结合现在出现的很多知识管理、时间管理工具。我用自己的方式给大家分解下这本书的内容。
首先,知识的获取:
人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获取知识,尤其是一些专业知识,应该是自己极其感兴趣或者与工作内容、个人成长相关的。找准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毋庸置疑,就要多汲取某一领域的知识
“一万小时定律”是真实存在的,但不是无意义的每日重复。所以沉淀积累和总结很重要。从工作中学习也很重要。回顾我自己的职业生涯,最遗憾的就是在最好的年纪,没有好好的去沉淀总结。每天疲于在日常工作中不断重复,重复了好几年。虽然本职工作游刃有余,但在专业知识上长进很少。这几年,不断的回顾以前和现在的工作内容,总结在工作中遇见的知识点,然后扩展学习、纵向深入,再反回来结合实践,受益匪浅。
大部分知识的获取来自于书。看什么书,很重要。很多书都大同小异,抄袭来抄袭去,并没有什么创意。花了一些时间看完,发现也没什么太大收获。尤其是专业类的书籍,选经典的肯定不会错。认真啃完一本经典教材,胜过很多乱七八糟的书。还有,我很喜欢看一些同行业人写的案例和经历,比如我做人力资源的,有很多人力资源总监和顾问写的书都是满满的干货,且具备实操性。
学会用搜索引擎很重要。我们已经很习惯,有问题,找度娘了。事实上,除了百度之外,还有很多搜索引擎不错。比如维基百科,甚至比如知网、万网这种学术类期刊类的网站。我甚至有时候会在微博上,知乎上搜我想要的知识信息。只要能正确甄别内容,渠道有很多。
利用网络社区。现在有很多网络社区都细分客户群。找到合适自己的社区,就像进入了一个大家庭,总能找到很多有用的知识点。做HR的都应该知道三茅网,做医疗相关的应该都知道丁香园。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可以加一些同行业的群,经常参加一些讨论和分享。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几百个人的大群呢。
除以上之外,就是常规性的,多向别人学习。这个别人不仅仅局限于同事、领导、同学。我关注的一个大牛“一只特立独行的猫”就经常花钱去和自己想沟通的人有偿聊天,然后从聊天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我们在公司里,也可以经常搞一些知识分享,头脑风暴,这些都是知识获取的来源。
其次,知识的保存:
知识还需要保存?当然。记忆是不可靠的,而且也不可能一下子记住那么多的东西。所以把知识分门别类收纳起来,用的时候能够精确知道所存放的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类的方式有很多种,比较传统的方式可能就是在电脑里存放。在以前没有很多知识保存工具的时候,电脑里设置一层层文件夹,看似很整齐,但东西一多还是会找不到。所以,我以前工作的时候会用一个EXCEL来记录每一个文件夹的具体位置,然后放了哪些文件。这样,万一不能找到,还能用EXCEL来定位。
这里,推荐大家一个很好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印象笔记
这是我的笔记截图:
这款印象笔记功能很强大。不仅能把所有Word、Excel、PPT丢进去,还能设置标签。查找起来也非常方便。手机端和电脑端可以同步。
我最喜欢它的一个功能是,关注了印象笔记的公众账号后,将印象笔记账号与微信进行绑定,绑定成功后可以随心所欲的保存任何信息。无论是公众账号推送的文章,还是朋友发的文件等等,只要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键,就点击印象笔记的图标,内容就会自动同步到印象笔记应用中。网页版还有个剪藏功能,能把看中的网页统统丢进软件里面。软件还能自动识别图片上的字。有兴趣的朋友推荐这篇知乎的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52838(如何高效使用和整理印象笔记)
其他,还有很多知识保存的工具。口碑还不错的,像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第三,知识的共享:
为什么知识要共享?
首先,通过知识共享,拥有的知识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让知识量增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对知识进行显性化输出的时候。其实会发现很多知识结构的缺陷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的不足。因此,为了更好的共享,会在共享准备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搜索,完善。同时,共享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同事、朋友们的启发,从而让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更加完整和有价值。
然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共享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别人发现自己的存在。显然大部分中国人很内敛,并不擅长表达和表现。但不输出自己拥有的知识,就不会有人发现你是金子。所以,有时间有兴趣,不妨去一些和自己行业相关的专业网站和论坛,回答回答问题;耕耘一下自己的博客,公众号;也可以去知乎网上秀一把自己擅长的领域
第四,知识的使用:
使用知识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找一份和个人知识相结合的工作了。如果工作还能顺便和自己的兴趣搭边,那就堪称是完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媒体时代,知识付费仿佛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很多专家通过直播平台,比如基于微信的免费直播工具-千聊、比如知名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这些建立了自己的知识共享平台。最近,我还自己掏钱报名参加了一些微课,感觉很不错。所以,只要有知识,只要知识有价值,不仅可以通过工作来使用,还可以通过交换和输出知识来创造价值。反过来,使用和交换输出又能让知识更加炉火纯青。
第五,知识的创新:
所谓创新在大脑结构中,就是将那些毫无关系的信息和知识联结起来。左脑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是依据现有知识和理论框架,而右脑承担着形象思维功能,是知识创新的主要生产力。所以,理论上说,想要知识创新可以尝试开发一下右脑。
总结了下,开发右脑的几个主要方式:
一、音乐训练法调动想象力,也就是养成欣赏音乐美术的习惯;
二、发散联想,譬如可以想象一下回形针的其他用途,越多越好;
三、词汇情景联想训练,类似于以前读书时做的那种造句,随机挑几个词组成一段话或者一个场景
当然,比较实用的知识创新方式,还可以利用一些创新工具。比如比较有名的奥斯本的检核表法。
简单的说,就是逐条核检事物的可能性。包括能否他用?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代替?能否变化?能否替代?能否颠倒?能否组合等九大类七十五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具体内容。
还有这两年比较热门的思维导图也可以作为一个知识创新工具来使用。尽可能把思维外显为图像,可以充分刺激和激发大脑的潜能。
我习惯用思维导图来做一些知识类的读书笔记,比如以下是我看《精进》做的笔记:
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而且类似头脑风暴,会迸发出很多想象力。用起来也不算太复杂。
比较常用的思维导图软件就是Mindmanager,我自己喜欢用百度脑图(http://naotu.baidu.com/)。因为不用安装,云存储,基本功能都有。
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是以处理信息和知识为主要工作,个人竞争力就来自于知识的和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能力。我也不能算很勤劳的人,码这些文章来分享也算是逼自己把知识进行再学习和共享、使用,让自己能更好的对各类知识进行融合贯通。不管怎么样,希望大家能觉得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