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的开头,我便给自己大致列出了今年想要读的书目的清单,而位列榜单第一名的就是在17年末买的《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的作者伍绮诗,一位华裔女作家,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却选择成为一名作家。她耗时六年写就了她的第一本长篇处女作,被《赫芬顿邮报》评价为“爆发力惊人的处女作”。这本书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了我,作者抛出小女主莉迪亚之死背后的谜团,就如同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背后推动着我,使我迫不及待地去探寻书中所隐藏的真相。
书中的女主莉迪亚,是一个漂亮的中美混血儿,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她是家中老二,也是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的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因为他的父亲长期因自己的种族和肤色而自卑,尽他自己所能地想要融入美国社会;而她的母亲,本着要成为一个医生的心愿,却因婚姻和孩子而不得不放弃理想去成为一个整天围绕着丈夫和孩子而转的家庭主妇。他们已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便将所有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全部加注在女儿的身上。他们要求她与众不同,广交朋友,走他们为她规划好的光明路线,深信这样就会有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可最后也恰恰是因为这些心愿和期待,将一个本该灿烂的十六岁生命,用无声的方式,终结在了冰冷潮湿的湖底之中。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我与她相识在大学的图书馆,她在大学的成绩一直很好,亦是大二那年的年级第一。现在看来,她与莉迪亚是何其相似啊。因为她从小就知道,自己并不算的上聪明。更何况她有一个表妹,是那种即使不怎么坐下来用功读书也能在考试中超常发挥的存在。两个年纪相仿的小孩,在大人的饭桌上总是免不了要拿出来被比较。所以在她少时,拼命学习而换取的满分成绩,才能让自己一天辛苦劳作的父母脸上能多出一抹笑容,才能在满家亲戚坐下来谈论孩子时让自己的父母较有颜面。所以她不敢在考试中考砸,因为这样会换来父母的一顿打骂。她在高考时紧张得全身发抖,因为那时的她真的认为一场考试便能决定余生的命运好坏。她说她从未告诉过父母,在她初二那年站在自己家三楼的阳台上,想着这所有的一切能不能一跳了之。
其实年少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莉迪亚的影子,承载着父母的愿望和他人的期许。我们竭尽全力去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却并不敢向父母讲出自己真正的梦想。正如书中的莉迪亚不敢告诉母亲其实她并不想成为医生,正如我朋友不敢告诉她父母其实她一点都不喜欢学习。
你知道人生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
徐沪生曾在知乎上回答:“人生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成为了别人想让你成为的人,而非你自己想成为的人。”对于少时的我们而言,讲出自己真正的梦想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这意味着你可能完成不了父母毕生的心愿,可能成为不了父母在向邻里之间夸耀的存在,亦可能成为不了令他们骄傲的孩子。但最终,我们却可以成为我们自己。
其实人生短短数十载,从我们降临在这个世上开始,生命之时就已经开始倒数。我们一路跌跌撞撞地长大,伴随着大千世界的缤纷多彩,每个人都曾在心中埋下过一颗关于自己未来梦想的种子。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让它生根发芽,而不是埋没在漫漫生命之土里。所以当我的朋友终于下定决心告诉父母自己的所想所愿时,我依稀可以想象的到她背负了十几年的包袱终究能得以放下,她隔了十几年,才终于能体会到轻松的感觉。
说到这里,我便真的很感谢自己的爸妈,因为他们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与自由。他们从不会过多干涉我的决定,愿意放手让我一搏自己的人生。就好比在大学拼命刷GPA时会得到他们的鼓励,在决定出国时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在向杂志社投稿时会得到他们的肯定,亦或是游历山川河流之中他们亦不会阻拦。我们会坐在一起谈心亦或是交流彼此的想法,彼此言语间传递的都是满满的温情。
我这个人,学习并不好,也并无突出特长,亦不是那种能让父母向他人炫耀的存在。但即使这样,在我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上,每一步我都想迈的踏踏实实,每一笔我都想刻画的极其绚烂。因为我知道,我就是我,这世间仅有,独一无二的存在。
正如我们终此一生,也就是为了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