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孩子是否上课总是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你的孩子是否一写作业就没精神,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一会儿上个厕所,一会儿吃点零食?是否一学习就要讲条件,总是想着如何能多玩几局游戏?
这些情况我们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其实都是孩子的学习力出现了问题。
香港教育大学教学专业硕士一芳,积累了10余年教育行业的经验,为很多家庭解决了关于孩子学习的难题,在她的新书《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力》中从六大维度介绍了24种提升孩子学习力的工具,科学、有效、简单、实用。
如果您的孩子有写作业磨蹭、上课不专注、成绩下滑、厌学、偏科等情况,这本书会给你和孩子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一、为什么我家孩子不愿意学习?
我们很多家长总是在说为啥我家孩子就是不爱学习?一般,孩子不愿意学习,多是因为学习没有动力,那么学习动力是怎么来的呢?一般分为两个因素,一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
外因就是指外部影响因素,比如说父母的期望与奖励,外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学习有激励作用,但时间久了,孩子会把期望当成压力,把奖励当成目的,不利于学业的发展。
内因是指孩子自身的需求,如果孩子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那么,就会特别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所以,内因是驱动孩子学习的主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二、怎样提高孩子内在学习动力?
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引导孩子提高她的内部动机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引导,分别是胜任感、归属感及自主感。
(一)胜任感
首先,我们来看胜任感,胜任感就是孩子在学习或其它活动中,感觉自己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
比如说一个孩子,她英语成绩120分的试卷只能考50分,那么你说下次给我考90分,不太可能,孩子觉得太难了,她无法完成,也就无法获得胜任感。如果你说下次考到60分或者70分,努努力还是有可能的。孩子也更愿意去尝试。
那作为家长,我们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胜任感呢?有以下3点:
1.给孩子创造机会。但凡是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都交给她来做,我们不要剥夺她通过自己劳动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权利。我们很多家长总是不喜欢“用”孩子,很多事情宁可自己做也不让孩子去做,如果父母总是一味的付出,而孩子总是一味的接受,她长大后就不太愿意去为别人着想,更不利于孩子胜任感的培养。
2.鼓励孩子去完成一些难度系数不大的事情。如果让高中生做小学生的题,他肯定觉得小菜一碟,也不会产生胜任感,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做一些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挑战,去鼓励她战胜挫折,更容易增强她的胜任感。
3.适当的奖励孩子,我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说:哇,你太棒了,真聪明!其实这样的夸奖孩子多听几次就会没有欣喜感甚至还会反感。觉得如果完不成任务,就是不聪明的表现。所以我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夸奖仔细,到位,越是具体越好,这样孩子就能明确的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而且能感受到我们满满的诚意。
(二)归属感
归属感是一种被别人认可或者接纳的感受。建立归属感可以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并察觉到被别人所关心。这就是马斯洛“归属与爱的需求”,只有这一需求被满足,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如何提升孩子的归属感?需要我们积极引导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在学校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主动帮助老师和同学;在家里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邀请孩子的同学来参加。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在集体中成长。
(三)自主感
自主感就是让孩子感觉是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而不是被强迫的。
这个自主感,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家长在很多事情方面总是无意识的或习惯于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做出决定。比如在培训班的选择上,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我们替孩子做出的选择,往往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自主性,从而对学习产生反感或排斥心理。
那如何来增强孩子的自主感呢?有两点可以借鉴:
1.给孩子设置一点障碍
培养孩子的自主感不是说我们完全放任孩子,让她自己去选择,而是要教会孩子如何负责任的去作出决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果在做选择之前我们为孩子设置一点障碍作为试探,当孩子克服了这些障碍,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时,那就说明他是有认真思考的,不会轻易去放弃。
2.要充分信任孩子
当孩子做出了选择后,不要过度去关注和监督她,我们要相信孩子可以自主解决她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孩子的反思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往往比我们想象的做的要好。当遇到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鼓励她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增强孩子自主感的时候,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小结:其实,在提高孩子学习力方面,我们不仅仅要挖掘孩子自身的学习动力,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高效的学习技巧,让孩子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一芳老师在《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力》一书中将提高学习力的“道”与“术”总结了一个钻石模型,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