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3 《象山文集序》原文(带拼音)及译文

王阳明先生经典文章

理解:

[导 语]

陆象山先生是宋代大儒,他的思想与阳明先生的思想被后人合称“陆王心学”。可是,因为他的学问与同时代的朱熹先生的学问有差异,而朱子被后世奉为儒学正宗,陆象山先生的学问被逐渐湮没。阳明先生对此非常痛惜。

正德十六年,李茂元重刊象山文集,请阳明先生作序,阳明先生直指“圣人之学,心学也”,陆学乃孟子之学,可惜后人因门户之见不能明白。

尤其是“析心与理为二”,导致天下大乱,是非不分。阳明先生借此文正本清源。

22.象山文集序

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年)

[背景]

1521年,正德十有六年辛巳,阳明先生五十岁,在江西。升南京兵部尚书,十二月封新建伯。《王文成公全集》年谱载:“先生以象山得孔、孟正传,其学术久抑而未彰,文庙尚缺配享之典,子孙未沾褒崇之泽,牌行抚州府金溪县官吏,将陆氏嫡派子孙,仿各处圣贤子孙事例,免其差役,有俊秀子弟,具名提学道送学肄业。”钱德洪在年谱中有按语:“象山与晦翁同时讲学,自天下崇朱说,而陆学遂泯。先生刻《象山文集》,为序以表彰之。”是年先生始揭“致良知”之教。据钱德洪《年谱》记载,此年阳明先生曾“遗书守益曰:‘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语陈九川曰:“此理简易明白若此,乃一经沉埋数百年”,“我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同期语录还可参见本书中【52.4】【52.5】条。本书中23.《与杨仕鸣》、24.《答伦彦式书》也写作于此年。

[要点速览]

南宋淳熙二年,晦翁先生(朱熹)与象山先生(陆九渊)相会于江西鹅湖寺,就各自的理学和心学观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著名的鹅湖之会后,朱学逐渐大兴于天下,陆学日渐式微。但三百多年后,在阳明先生首提“致良知”三字的明正德十六年,阳明先生特意为象山先生写作了此序。

在本篇文章中,阳明先生提纲挈领地点明了圣学的本质,以及心学之源,并对“王道”与“霸道”做出了明确区分。

●《象山文集序》从文字层面来看,是阳明先生在为陆象山的学说正名,但实际上,先生是借此文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

●圣人之学,心学也。心学的源头来自尧舜禹相传授受的“十六字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致良知”三字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让我们在天地间找到了一条路,可以直接通达天理。

●“道心精一”之谓“仁”。阳明先生将“精”字落在了“仁”上,因为儒家的核心就是“仁”,要走进天下民众之中,以仁爱之心亲民、爱民,将“仁”字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谓“中道”,即是“仁心”。抵达“仁爱之心”,自然“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很多时候我们都把“仁义”理解小了,“仁”并非是简单的“善”,而是至善,也就是无善无恶的状态。求善与求仁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前者是“外求”,后者是“内求”。“仁心”是纯粹的良知,“一”以贯之,就是“道”。

●“王道”和“霸道”有何不同?以人为本是目的而非手段。真正行王道之人,心为民,行也为民,匍匐在地,将民众高高托起,所以“民莫不信”。而行霸道之人,则是借“博施济众”来收买人心,名义上“志于道德”,实际不过是为了满足私欲的功利之徒,是欺人,更是自欺。

●“吾理即吾心。”孔孟心法,“其学之必求诸心,则一而已”。从根本上讲,学问要从心上求,抓住这一点,就等于接到了孔孟嫡传。

●“人持胜心”,便会争强好胜,执着于自己的见解,便会对圣人之学不断提出疑义。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学习《象山文集序》其实是一次洗礼,特别希望大家能够自勉和警惕,尤其是对于中华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以及拥有话语权的人来说,要放下“胜心”,找寻真心,真正在自己心上存天理、去人欲。否则的话,只是抱着傲慢之心各抒己见,看似是思想上的繁荣,实际上终将造成各种的混乱。

[知识拓展]

陆九渊(1139-1193),号象山,字子静,因其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而其山形如象,故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他是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镇青田村人。他有名句“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被称为心学的开山鼻祖。阳明先生的学问与其合称“陆王心学”。

[译文]

【22.1】圣人的学问,就是心学。尧、舜、禹这些圣人一脉相承的心法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性一,允执厥中。”这句话就是心学的源头。这里的“中”,说的就是“道心”。而道心精一称为“仁”,即所谓的“中”。

【22.2】孔孟的学问,只致力于“求仁”,这就是“精一”思想的传承。当时已经出现了外求的问题,所以子贡才会怀疑“多学多识”的说法,他认为只有“博施济众",才算是“仁”。孔子给他讲了“一以贯之”的道理,并且以“能近取譬“的方法来教导他,这是孔子教导他要从自己心上去寻求吧。到孟子的时代,墨子说“仁”就是“摩顶放踵”,而告子之流又有“仁内义外”的说法。到了这个时候,心学已经没落。孟子批驳告子“义外”的说法,他说:“仁,人心也。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他又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

【22.3】王道日趋衰微,霸术日渐盛行,那些追求功利的人,打着与天理近似的旗号,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了蒙骗他人,还说“天理本就如此”。这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心”都已经没有了,哪里还有所谓的“天理”呢?从此往后,把“心”和“理”一分为二,“惟精惟一”的学问也就消亡了。世儒的学问支离琐碎,外求探究刑词名称,礼器数量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以求明了所谓的“物理”。他们却不知道“吾心即物理”,从一开始就不需要假借外求。佛家、道家的学问又落人了空虚之中,想通过遗弃人伦事物之常,以求明悟所谓“吾心”,却不知道“物理即吾心”,人伦事物之常是不能遗弃的。

【22.4】到了宋代,周子、程子开始重新追寻孔子、颜子的学问根本,然后有了“无极而太极”“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之说,“动亦定,静亦定,无内外,无将迎”之论,他们的这些说法都非常接近“精一”的宗旨了。

【22.5】在此之后,又有陆象山的学说崛起,其学说虽不像周、程二先生那样纯粹平和,但是极为简易直接,真可以说是直承孟子的心法。他的言论表达,常与孟子不同,那是因为他的气质、主张有所不同所致,而他学问的重点在于必求之于心,这与孟子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曾断言,“陆氏之学就是孟氏之学”。而社会上那些指责陆氏之学的人,是由于陆象山与晦翁的学说不同,于是把他的学问认定成“禅学”。而禅学是要人遗弃人伦物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不能用来治理天下国家。如果陆氏之学果真如此,那就应该算是“禅学”。可今天“禅学”与陆氏之说,都有各自的著作,学者只要取而观之就自然明了,它们的是非差别根本无须辩论。而现在是,一倡百应,抄袭附和,这就如一个矮子去看热闹,,被人遮挡,而搞不清哭笑从何而来一样。这样岂不是重其所闻,轻其所见,犯了告子“不得于言,而勿求诸心”的错误!所谓的“是非同异”,都跟人们怀有胜心,安于旧习,固执己见相关。所以,胜心旧习所导致的问题,有时连贤者都难免。

【22.6】抚州太守李茂元准备重新刊印陆象山的文集,请我写篇序言,其实何须我再多言。唯望诸位在读陆象山先生文章时,务必求之于心,而不要把旧习、己见放到前边。如此,,陆氏之学的好坏,就像糠秕和精米的区别,入口便能知道了。

[注释]

①象山:陆九渊(1139-1193),号象山,字子静,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因其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而其山形如象,故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镇青田村人。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朱熹齐名,史称“朱陆”。

②“人心惟危”句:可参看【18.2】条注释。

③求仁:见《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④精一:可参看【18.2】奈注释。

⑤一贯: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⑥能近取譬:以自己做比,推己及人。出自《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⑦摩顶放踵:从头项到脚跟都磨伤,形容不辞劳苦。出自《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⑧仁内义外:义属于内心之外。出自《孟子·告子篇第六上》:“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但孟子认为“仁、义”,皆属于内,都在人的心中。

⑨“仁,人心也”句:可参看【4.2】条“收放心”注释。

⑩“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句: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⑪伯术:王霸之术。“伯”通“霸”。

⑫周、程二子:周敦颐、程颢,可参看本书1.《阳明先生年谱》“1501年”条“周濂溪”注释和“1488年”条“明道”注释。

⑬孔、颜之宗:孔予和颜渊。

⑭“无极而太极”,“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两句:出自周敦颐《太极图说》。

⑮动亦定,静亦定,无内外,无将迎:出自程颢《明道先生文集·答横渠先生定性书》。

⑯不得于言,而勿求诸心:外在道理尚不明了,就不要先求之于内心。不过历来诸家对此句理解不一。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王阳明(王守仁)

王阳明心学(书籍)

知行合一王阳明(书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