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时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后世史家皆认为前秦苻坚最有可能统一天下,差一点就能成为史上第一位大一统的少数民族君主,苻坚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可为什么他就是差那么一口气,登上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呢?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而苻坚的队友不是猪,他们是一群狼,狼是要吃人的。
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羌同源,皆为炎帝之后,氐又出于羌,殷商以来就广泛分布于秦陇巴蜀一带,魏晋之际,渐渐形成清水杨氐,临渭苻氐,略阳吕氐等大族。氐族世居之地大都是崇山峻岭,古时氐通阺字,一望便知是崎岖不平之处,故他族将居住在此处的羌人称为氐羌或者氐人。
苻坚本来也不姓苻,氐人也不读书,不识字,没有姓氏的概念,就象鲜卑人一样,以后我们会说到。只因苻坚他们家,世为氐族酋长。家里池塘中生有蒲草,高五丈,五节如竹形,时人称奇,呼之为蒲家,遂以此为姓。后陇右大雨,连日不绝,百姓皆道:“雨若不止,洪水必起。”故蒲怀归酋长就给自己儿子起名为蒲洪,估计是巴望着自己儿子个子象蒲草一样节节高,事业象洪水一样挡不住。
蒲洪长大后出手大方,广交朋友,又多谋善断,精于骑射,其时正值西晋八王之乱,五胡蜂起,逐鹿中原,四方征伐不已,蒲洪率手下氐人,先后依附前赵、后赵等政权,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蒲洪的老同事老朋友羌人姚弋仲也算是一方雄杰,拥兵数万,欲与蒲洪争夺天下,遣其子姚襄来攻蒲洪,被蒲洪打得大败而归。蒲洪的手下乘机拍马屁,劝他称王,蒲洪因谶文有“草付应王”,又因其孙蒲坚出生时背上印有“草付”的字样,(估计是睡在他们家蒲草席上给印上去的),遂改姓苻,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蒲坚由此改称苻坚,这个时候苻坚12岁。
苻坚八岁的时候,不知啥原因,就要求大人请老师来家里教自己学习汉文化。他爷爷苻洪很奇怪,问他道:“在汉人眼里,我们氐人是戎狄异类,祖祖辈辈就知道喝酒吃肉,打打杀杀,怎么就你小子要求上学呢?”话虽这么说,苻洪还是很高兴的满足了孙子的愿望。苻坚日后能统一北方,与他精通汉学,助力不少。然而他心存仁义,不能够下狠手翦除群雄,以至于最终未能统一天下,痛失好局,是否又受儒学所累呢?
苻洪称王后,有些洋洋得意,对手下人吹牛B道:“孤率众十万,居形胜之地,冉闵、慕容俊可指日而灭,姚襄父子新败,更不在话下,孤取天下,易于汉高祖也。”
然而没过多久,苻洪就被老对手,老同事麻秋毒杀,道行和汉高祖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苻洪临时的时候对他的儿子苻健说:“中原不是你们兄弟能搞定的,象我这么牛皮的人都着了麻秋这小子的道儿,我死之后,你们要赶快入关。”
苻健很听话,在苻洪死后,打着晋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的旗号西进,与当时占据关中的自称晋征北将军、雍州刺史的杜洪大战,苻健的兄弟们苻雄、苻菁很给力,一顿胖揍,打跑了杜洪,占据了关中,苻健称帝,建立秦国,史称前秦,苻雄就是苻坚的爹。
这时候晋国主政的是征西大将军桓温,听闻苻健称帝,便率兵前来北伐。这也很好理解,杜洪虽说也不是什么好鸟,但关中名义上还是属于晋国的,苻健你打着冒牌征西大将军的幌子,鸠占鹊巢,把肉吃了,还把牌子给砸了,婶可忍,叔不可忍。所以桓温在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二月,就率领着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兵北伐,名义上是收复失地,实际上也存着建功立威的小心思。但大家还是对永和九年比较熟悉一点,那一年王羲之在绍兴举办PARTY,写下了千古名贴《兰亭集序》。
苻健派其子苻苌率苻雄、苻菁等领兵五万,在尧柳城、愁思堆与桓温大战,战况激烈,苻苌中流矢而死,苻健三子苻生勇武过人,单骑冲入敌阵,斩将搴旗者十数,这有点象赵子龙啊。
晋军力战不退,秦军后撤,实行坚壁清野。桓温驻军灞上,关中父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皆感泣道:“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是啊,自八王之乱后,关中百姓有百余年未见官军身影了。这个时候一代猛人王猛出场了。
王猛穿着破衣烂衫前来拜见桓温,一面谈论天下大事,一面掀开衣服捉虱子,旁若无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扪虱而谈,其实也就是魏晋名士们一贯的装逼行为。但这一招把桓温唬得一愣一愣,认为王猛是奇人异士,肃然起敬,忙向王猛请教:"我奉天子之命,率军十万,前来讨逆,这都是为了你们老百姓啊,而你们关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为啥不来归附呢?"王猛道:"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近在咫尺,而军不渡灞水,老百姓不知道你是个啥意思,所以不至。"
王猛的潜台词很明显,我还不知道你那小心思,你北伐不就是给自己增加威望吗,好为自己篡位增加筹码吗,难道你还真死磕啊。这就有点日后国民党军队的做派了。
桓温当下默然无语。过了没多久,由于秦军的封锁,桓温军粮尽,主要是他北伐的目的也达到了,即将退兵,邀请王猛一起南还,并赐给王猛高车大马,拜高官督护,王猛说你等等,我问个人。王猛回到嵩山去问他的老师,他老师是一个隐居的高人,(也许是王猛杜撰出来的,以提高声望。)他老师说:"你和桓温不是一路人!你在这儿就能找到富贵,跑那么远干个毛啊。"王猛就对桓温说拜拜了您呐。
实际上王猛也就是算个自学成才的,他自己说他的老师有多牛逼,隐居在嵩山,好像张良的老师黄石公一样,谁也无法考证。但东晋朝廷的牛人就很多,北大清华的满地走,高门世家多如狗,王猛一去,肯定被人瞧不起,受到排挤,难展大才。那留在前秦一群不识字的氐人中,那他就是矬子里面拔将军,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所以王猛决定赌一把。这也是今日流行的降维打击的思路。
桓温撤军,苻健太子苻苌率军追击,杀死晋军上万,却被断后的冠军将军邓遐一箭射伤,后因此殒命,秦军这才不敢再追。
再说姚弋仲死后,其子姚襄统领余众,姚襄其人,身高臂长,兼姿文武,有孙策之风,甚得人心,有刘备之义。人啊,名气太大也不好,姚襄在姚弋仲死后,投靠东晋,然备受扬州刺史殷浩排挤,在中原混不下去,率部向西谋取关中,路过洛阳,就想攻取洛阳,以为根本,再图天下。
桓温率军来救,这是他这一生中的第二次北伐,在伊水之北把姚襄打得大败,还好姚襄人品不错,收拾残余,又凑齐了五万多户西进,想与前秦争夺关中。
这个时候前秦开国皇帝苻健已经死了,他儿子苻生在位。因为桓温在第一次北伐时,把太子苻苌射死了,皇位就便宜了苻生。苻生派苻坚出战姚襄,二者大战于长安城外三原,姚襄马失前蹄,被阵斩当场,那可是天下名马黧眉騧(guā)呀,号称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怎么会关键时刻掉链子呢,看来还是德行不够,不能象刘皇叔那样免除的卢之厄。真是应了那句英国谚语,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因为马失前蹄而丢了国家的,可不只是他们老姚家,还有两家,后文书咱们会说到。
姚襄被杀,羌人的主心骨没了,其弟姚苌无奈之下,只得率众向苻坚投降,苻坚封他为扬武将军,倚为心腹,然而后来事实证明,这是他养的第一条狼,也是直接要了他命的的那条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