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孔老夫子在《论语》中曰“言忠信,行笃敬。”现今,复旦大学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作为校训贯彻了100多年。百年老校南京师范大学,在百年校庆之际,确定新校训为“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笃,厚也,恒也。然而,急功近利是这个时代的浮躁病,浅尝辄止也是这个社会的通病,“笃”或为一方良药。笃学《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学习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兴致到了就阅读两个小时,没心情了就放纵两个星期。半途而废的结果是有始无终,三心二意的结果就是一无所获。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问道:成长的方法是什么?答案有且只有一个:学习。要生存、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在学习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比尔盖茨一生都在学习,他认为学习并不是非要在学校里完成,学校只是学习发生的一个环境。据估计,他每周读一本书的习惯,坚持了52年,其中许多书与软件或业务无关。怠惰之人各有各的失败,笃学之人各有各的成功。持续学习,是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律。
笃思,笃思明辨,不人云亦云,不盲从,不附会。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被称为“大傻瓜”,因为村里的人让他在1美元和10美元之间挑选的时候,他总是拿1美元。邻村的人听闻此事,觉得很是奇怪,纷纷跑来验证,小亨利也从不让他们“失望”。终于,有人忍不住问小亨利为什么总挑1美元。小亨利回答说:”如果我第一次就挑10美元那张,后面还会有人让我挑吗?”思考是一种能力,选择是一种智慧。
人这一生,会面临无数的思考与选择,思考决定选择,选择决定成就。疾风知劲草,时穷节乃现。真正优秀的人,往往都是善于独立思考。笃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需笃行,实践出真知。
停留在想象中,没有付出实际行动,是一段毫无价值的体验。有时候,不但要敢做,还要坚持做。古有李白铁杵磨成针,今有齐白石础石磨成泥。
前有王羲之坚持习字20年成“一代书圣”,后有金庸连续写作17年“武侠泰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笃行出奇迹。王阳明也说过:“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学习到位、分辨清楚、思考缜密、还需要持续实践,方为正道。笃信人活着,总要信点什么东西。无论信天、信地、信佛,还是一个渺小的梦想、一句听起来很荒唐没有人愿意去相信的话。比听过重要的是听懂,比听懂重要的是理解,比理解重要的是笃信。有位作家说:身边有80%的人从来不思考,15%的人以为自己在思考,而只有5%的人真正在思考。实际上,思考过后,笃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成大事者,皆有信仰。哥白尼信仰神,鲁迅信仰自己,钟南山信仰共产主义……笃信而立,其力自发;笃信而行,其程毕远。拥有笃定的信念,就拥有了力量与幸福;拥有笃定的心境,天地自成一派。撼山易,撼心难。人活一世在于“笃”:笃学不倦,笃思不止,笃行致远,笃信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