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即将到来,线上线下各大平台、商户都已开启如火如荼的“购物狂欢”模式。涌现出一大批诱人的“必购清单”,教大家如何更高效地“薅羊毛”,让人不由产生非理性的错觉:
“赶紧买,不买就亏了。”
为此,我特别整理了一份“不买清单” 助你理性消费,不剁手,不吃土,安度“双11”。
“决战双十一”不买清单,买了这些,才是真的亏……
1. 来自不靠谱平台的,不买!
2. 危害身心健康的,不买!
3. 超出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不买!
4. 为满足虚荣心、攀比心的,不买!
5. 难以物尽其用的,不买!
6. 以购物弥补内心空虚的,不买!
1. 来自不靠谱平台的,不买!
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微商平台成了消费购物的重要途径。但其实许多平台在保障消费者权益、财产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做得并不完善,给了一些不良商家,乃至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即使在较成熟的电商平台上,都有可能遭遇骗子或交易纠纷,何况不靠谱的平台呢?
因此,一定要选择值得信任的平台、商家,对购物链接更要确认其安全性,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2. 危害身心健康的,不买!
购物之前,要先了解商品的特性、功能,以免对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比如,不健康的食品、容易养成不良嗜好的精神产品。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条件,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丰富多彩,但也充斥着各种“垃圾食品”“垃圾文化”。
因此,在消费能力普遍提高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反思自身的消费习惯,以免身心被各种有毒、有害的产品、服务所侵蚀。
3. 超出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不买!
“超前消费”的理念,已经被很多人接受和认同。花明天的钱,先享受起来,很容易让人产生消费的快感。但因为这种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想要重复这种感觉,就需要不断重复这种行为。长此以往,会令人深陷欲望泥潭,甚至负债累累。
因此,不要买超出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东西,避免养成依赖超前消费的心理习惯。
4. 为满足虚荣心、攀比心的,不买!
有句话说得好:“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生存、生活的必需品其实很有限,除此以外的消费,大多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欲望和虚荣攀比心而产生的。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扩展开去,别人的孩子有,自己的孩子也要有;别人的家庭有,自己的家庭也要有,否则就是寒酸、没面子、被人瞧不起。这样的心态,会让我们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中逐渐迷失自己。
因此,问问自己,我究竟是在为自己的真实需求买单,还是为了别人的评价、赞赏付钱。
5. 难以物尽其用的,不买!
在清空购物车前,最好先盘点家中存货的数量和保质期,根据实际消耗速度合理采购,避免一次性买太多,过期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囤积造成的钱财损失可能并不多,但无谓的浪费,着实可耻。此外,有些商品买回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坚持使用,不妨评估一下自己的情况、能力和意志力,真能坚持吗?
不妨此时打开你的储物室,你会发现还有许多东西没有使用,却快要过保质期了。
因此,不要贪图便宜而冲动消费,更须评估实际需求、时间、精力,珍惜福报,令物尽其用。
6. 以购物弥补内心空虚的,不买!
在“买买买”日益成风的今天,购物已经越来越演化为一种娱乐、消遣和减压行为。但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副作用极大。不加觉察,终有一天会遭反噬,再多物质也难以填补内心的空虚,无法让人感到开心。内心匮乏,穷得只剩下钱时,才是真正的悲哀。
因此,若观照到自己有病态的消费心理,须及时停止,寻找正确的方式方法充实内心。
“决战双十一”不仅是商家创造销售业绩的口号,更应该成为每个人考验内在正知正念的号角。
愿这份“不买清单”能给热恼的内心降降温,以冷静清醒的状态面对各种诱惑,合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