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手头上有一件十分繁杂的事情,但我还是耐心地听完两个准年轻语文老师的演课。我感到了两个有点不同却本质又相同的现象。一个孩子在教孩子朗读课文的时候,喜欢问孩子课文讲了什么,什么与什么之间是什么关系。另一个孩子则擅长帮孩子发现文本语言特点。这两个孩子其实都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我还是想能再提升他们一点。
正当我有些困惑的时候,其中一个年轻人说了一句话,应该是点醒了我:“老师啊,我只顾着讲知识点了。”
哇喔,知识点。这让我想起了考试。
知识点,对,知识点!不讲知识点,以后所教的孩子考不试怎么办?
语文的知识点,有对世界认知的,当然也有对语言认知和运用的。所以,两个年轻老师以这些为主要内容演课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但,很显然,他们缺少了一些什么。是的,我觉得是一种语文的精神。
其实,与孩子们一起欣赏课文所讲的事实性的内容,有错吗?比如,教学老舍的《猫》,老师问,你都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呢?“调皮的、情绪丰富的、黏人的……猫!”多有意思啊,但我多么希望她在继续问一下,你是从哪些句子的哪些词儿看到的呢?
另一个老师问:“老舍笔下的猫实在有些古怪,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是用了一个怎样的词体现出来的呢?对,‘可是’。”我又是多么希望她能继续让孩子们讨论:这个“古怪”里怎么就藏着老舍对猫的“喜爱”了呢?
我很喜欢这两个年轻准老师,他们都很努力。但,我总觉得是现在的“应试教育”在摧残她们。
她们是有一种为职业人生努力的精神的,但可能还需要一种语文的精神,当然,我相信,她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是能做到的。
所谓语文的精神,首先是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一个根本的认识。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其实早有专家分析过,数学其实也是人文与工具的统一。所以,用这样的所谓基本特征来形容语文学科,还显得不够。我以为,语文其实是一种对世界用语言进行纹饰以使读者获得准确信息的同时又能获得美感的载体。即使是科学说明文,也是需要文字的纹饰的。这取决于文字的运用着内在的精神世界。而这个精神世界需要读书、需要对世界修炼出一种汇集一个或者几个思想家而来的独特认识。是的,我知道,这很难,但简单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他需要常常发生对世界的思考并且能够用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我想,现在有多少年轻人能做到?或者现在有多少在职教师能做到?
其次,我以为,就是要有对世界的爱。当然,这可能是每一位教师需要的。但教语文的,更需要,因为语文担负着识字断文的任务,有了语文,孩子才能通过书籍、文章认识这个世界,才能用语文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自我与世界交融程度的认识。语文老师应该经常关心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并且具有自己的判断。我儿子的高一语文老师常常会给孩子们印发一些时事,这使我十分感动。我想,小学语文老师也可以关注一些孩子能够产生自己的观点的事情。但,我以为,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是的,语文老师,是需要一些精神的。给年轻的语文教师一些精神滋养,可能是资深教师应尽的职责。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看到一个媒介这样说:当我们一早为青年们准备节日仪式时,他们正在睡觉……心中很是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