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这节课上于老师重情趣的语文教学经验给你什么启示?
一、什么是重情趣?
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重情趣放在第一位,有情有趣的课堂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
情是什么?
是情感,或者说感情。它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有情。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人”,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老师要真正理解学生,赋予学生真挚、纯真的爱,就能使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激起他们幸福、快乐、奋发向上的主人翁热情,产生强烈的内驱力,也就是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老师要对语文教学有情,对上课有情。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和教材对话。课堂上,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老师只有热爱教学,对教学,对课堂投入了情感,才能尽力做到最好,才会“蹲下来”看学生,想学生之所想,解决学生的内需。
趣是什么?
所谓“趣”,就是课要上得有趣味,让学生愿学,乐此不疲。
趣从哪里来?
一是熟读文本,读出感觉来;
二是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
三是老师要幽默。
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让每位学生取得他们能取得的成功,让每个人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二、这节课于老师的设计流程
(一)导入
1、板书“庐山”,让学生谈谈对庐山的了解,为介绍庐山做准备。
2.介绍庐山的地理位置,用毛主席的诗词“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导入课题。板书后三字“的云雾”。
3.质疑课题:读这个题目,你看课文会重点写什么?你脑瓜里会产生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过渡:这几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摸清学生对庐山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拿起笔,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把不懂的词语做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问题。
2.理解词语
生默读课文的时候,师在巡视的时候把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理解词语方法: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一读书就懂了,不需要老师讲。
(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老师不断地在学生中间走动,或表扬,或点拨,或纠正错误,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关注他。)
(三)指导朗读
于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一般都是一段一段地指导,抓住段落中的重点字词,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1.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在本课中,于老师抓“尤其”让学生读出这个词语前后句子的语气、语调的变化。采用把“尤其”换成“特别”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尤其”前面的话,读得要舒缓,是一般的叙述的语调;“尤其”后面的则要加重语气。这样的设计既解释了词义,又揭示了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匠心独具。
于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时,趣味十足。“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动作。通过你们读课文的动作、表情、语气,我可以知道你们是不是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第一步,学生齐读课文段落,边读边做动作;第二步,抽三名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步,师做动作,加强理解,让学生展开想象,读得更美。这样的设计,还概括的、抽象的词义为生动具体的动作,生动、形象,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何为“千姿百态”?怎样让学生理解千姿百态?请看于老师的教学过程:
(1)联系课文理解
当学生刚读完“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时候,于老师插话:千姿百态,画这个词的同学请注意,下面的话就是解释千姿百态的。
(2)边读边想象画面
于老师: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遍想象课文中写的景象,也就是要“过电影”。
(3)边读边画
于老师让学生把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画下来,在画中理解词义,真是“一画胜百言”。
(4)借助插图
投影书上的插图,指着画面说:这就是云海。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来自老师充满情趣的、细致入微的指导中。于老师的设计、于老师的课堂,总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多的新意,很多的思考。越琢磨越让我们感受到于老师课堂教学充满智慧,我们永远也学不完。)
2.赛读
于老师设计的赛读不同于我们平时的赛读,另辟蹊径。
于老师:我在备课时感到最难读的是第3段,我一连读了七八遍都没读好,最后我又认真地读了三五遍。我读了十来遍才读好的。同学们,你们觉得第3段难不难读?(生齐读:不难。)唉,怪了,我怎么觉得难读?既然这样的话,我就请你们跟我比赛,敢吗?(生齐读:敢?)请你们先练习一下,然后和我比赛。
学生练读结束以后,于老师抽一名学生读书,接着找了两名学生替老师跟她比赛,最后于老师跟同学比赛,故意把“一座冰山”读成“一座座冰山”,让学生品味课文。在赛读的过程中,于老师自导自演了一出非常精妙的师生赛读戏,趣味十足。
3.听录像读
我在想,于老师为什么不在课文一开始就让学生看着录像视频听朗诵,了解庐山云雾的变化多端,而选择在学生熟读后再播放呢?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1.如果先播放再读课文,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就不能在朗读中培养起来;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不再浓厚。
2.放在熟读课文后,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同时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3.为学生介绍本地的景点做铺垫。
(三)做导游
1.迁移运用,读写结合
(1)把徐州最好玩的地方,用上“尤其”“千姿百态”“流连忘返”写一段话。
(2)把徐州的小吃介绍一下。
(3)把你们的学校写一写。
2.展示交流,相机指导
三、启发
这是一节看起来简单却一点也不简单的课。
说简单是因为这节课环节设置简单:环节一,导入并理解词语;环节二,指导朗读;环节三,读写结合。
说不简单是因为于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巧妙,每一环节的教学都是扎扎实实的,充满情趣的。
每一个词语的理解方法是不同的,是最佳的,除此之外,再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方法。指导朗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充分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