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朋友圈时,看见一个新鲜词「口红自由」。
朋友配文——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口红自由,随便买李佳琦推荐的口红。
卫龙辣条涨价时,出现了「辣条自由」;
车厘子风靡时,出现了「车厘子自由」;
高价切糕甚嚣尘上时,出现了「切糕自由」。
人们用各种各样看似调侃的方式,表达着对财务自由浓厚的向往。
你想变成什么人,就要多看什么人。
然而,当看到那些早早实现财务自由的高薪工作者时,往往第一反应不是敬佩,
而是“他凭什么?”
要么就是“这我也能行!”
在你不行之前,所有“空话”,都是“笑话”。
每一个在35岁之前就成为你眼中的“有钱人”的背后,
都有着你可能根本负担不起的压力和孤单。
大学时,小艾学服装设计,毕业时,开了一家原创制衣的淘宝店。
从设计到选材,从找工厂打版到图案印刷,她一个人跑来跑去。
“每次坐在往返工作室和制衣厂的车上,都累得想哭。”
衣服做出后,她尝试在朋友圈里发自己的商品。
早中晚各一条,从不刷屏,渐渐有了起色。
一次,新衣打样,她想给许久未见的朋友送一件。
微信上发去消息,才发现对方已经把她拉黑了。
学生们很崇拜正言侃侃而谈的样子,但那是他无数次准备的结果。
讲课时间一般在下午2点,但往往凌晨2点他还在思考学生们可能提出的问题。
旁人看到的对答如流,是他独自一人在台灯下几百次的自我拷问。
朋友们叫他去喝酒,他总是抽不出时间。
到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叫他了。
通宵查资料时,他几次想休息。
“但我知道,我还没到放松的时候。”
研究生一毕业,冯起就入职了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
大一时,同学们都在为社团活动欢喜,他请求老师旁观比赛。
大二之后的每一个暑假,他从没有按时回家,而是为了比赛留在闷热的学校。
知道他就职的公司,高中同学说:“你好幸运啊,就一个名额。”
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幸运。
为了这一天的万无一失,他付出了七年不敢懈怠的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