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共分为六部,而这六部,分别适用于不同时期的企业家学习。
第一部《黑色裂变》,适合初创业期的企业,如何从“人治”到“法治”;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和不易。
第二部《国命纵横》适合发展型企业:企业如何做好营销和合作联盟。
第三部《金戈铁马》适合成熟型企业,讲企业如何用人。
第四部《阳谋春秋》适合震荡期间或者是发展中碰到问题的企业,讲的是如何在危机中把握机会——创新与突破。
第五部《铁血文明》适合高速发展型企业,企业如何内外兼修,抓住发展机遇。
第六部《帝国烽烟》适用于衰败期的企业,企业衰败的现象及途径,或者说人衰败的捷径,在过程,我们将会讲到如何创新突围,如何凤凰涅槃重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集 秦魏大战少梁邑(六)
图片
图片
秦卫两军鏖战数日死伤无数,胜负未分,这是少梁战争,接下来即将爆发新一轮大战,秦魏内部,争议频频。
魏国的中庶子卫鞅,提出秋守春战的战略,遭到了魏军将士的讽笑,翌日血战,秦国仲公子嬴渠梁率领骑军,秦军冷静出击,生擒了魏国丞相公叔痤,但同时,秦军秦献公也被魏军狼毒箭所伤,生死难料。
在战场上,战前的运筹帷幄和战时的灵活应变能力同样重要,所以战前的两军会议也是十分的重要。也就是说:计划、执行和修正是同等重要。所以我们说多算多胜,少算少胜,何况于不算呢?
我们看到两军中,魏军丞相公叔痤的目标:如何去追求全胜;因为魏王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那龙贾龙老将军的意见,就是管理,就是用人,用合适的人,所以他身为一位职业化的军人,他甚至敢跟丞相提出来,换一个总司令,换庞涓会更适合。
而公子卬非常注重魏武卒,而魏武卒在前面已经详细的讲过了,也应该是单次最强大的一个,我们叫做“陆战兵”。
图片
商鞅的建议是不战,秋守春战,用在《请三大帝》里面的话来说:不争方为天下争。而秦军这边的意见,我们所看到的是秦军皆曰战,没有一个人说不战,所以他们需要探讨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战术,而且是要赢的战术,而这个战术只有秦献公一个人来安排。
前军、后军、骑兵、大将,唯一一个提出要退兵的是谁?
嬴渠梁。
在这一讲中,主要给我们看的就是两军大战前的会议,表现两国这种组织文化的不同。
魏国更像一个公司的团队,所以它会有部门经理,会有不同的意见,每个人会站在今天的角度去思考,对错先不论,但是每个人有意见,包括中庶子商鞅,这么低的官爵,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
秦国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像一个工作室,像一个个体户,就只有秦献公一个人说了算。
那秦国这样是否有错呢?其实是没有错的,因为此刻的秦国就像是一个还在创业初期的企业。
图片
在企业初期的执行力是特别强的,但缺陷是什么呢?
第一 做不大。在这里两国文化,我们觉得秦国文化要比魏国文化要强得多,可为什么秦国越打越穷呢?
第二 领导者不能犯错。一旦犯错,别人就是看着你怎么死的了,因为这是你自己做的决策,而我们只是执行。
在看魏国,按照胜利来说,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卫鞅提出来的“不战”,“秋守春战”的这个方法是必胜之计,因为打仗打的就是综合国力,打的就是持久战,因为他们并不知道秦国只有十天的粮草了,如果比消耗,魏国不可能比得上秦国,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
第二种就是龙老将军提出来的换将,换庞涓。但在这其中也有问题,在哪呢?其实我们刚刚就有提到过——顶层架构决定了战场。
中国有句话,而商鞅也有说到过: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信息科技落后,战场实时变化,而君王远在皇都,不可能得到战场上的最新消息。
图片
但企业做了战术以后,真正的战略应该交给一线去负责。在企业中,决策权归属于所有人,只是因为每个人承担的责任不同,每个人决策的大小权利不同。
举例:老板要对企业做决策,部门经理要对部门工作做决策,员工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起完全的责任。
就像你去一家饭店吃饭,直接找到一个人,而这个人做不了主,他要去找店长,找老板的时候,这样的企业该灭亡。
就像海底捞,最低的一位点单员,他可以根据客户是否满意,他有权决定是否给客户免单。
我们在这里能看到魏国的官僚主义已经形成,而秦国此刻虽然还只是个体户,但是他们更多的可以称之为“简单”,或者说是“简约”。
最后我们所见,两军战前会议结束,魏国选择了“两兵分战”。
什么是“两兵分战”呢?就是各干各的,公子卬与公叔痤各自带队,各自为战。这种法子到底对错,我们很难去评价。
因为你真正按照政治家公叔痤的说法,全部交给公子卬对吗?肯定不对,公子卬既聪明又狡猾,他会去承担全部责任吗?没必要,他还不如分兵而战,这样子影响会更低,就好像把两个人分成两个项目部,但问题是当你战略错误的时候,战术是否正确已经不太重要了,所以最后这“分”或“不分”已经都不重要了。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