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体验,你也跟被人讲了同样的话,但是对方不接受,而换一个人他就接受了。两个人用一样的方式劝你,你虚心接受一个人的,却对另外一个人很不屑;你主动给人提意见,意见也非常中肯,对方却很不屑;你很真诚地去夸赞一个人,对方却一点感觉都没有,甚至怀疑你是不是在拍马屁……
这些情况的出现,可能都是因为我们在沟通中忽略了一个要素:身份。
这个身份并不是你是干什么的,你的地位怎么样。而是你在对方心中什么位置,什么状态。
一,自然熟,套近乎,提意见得思考清楚
比如你刚到一个新公司,为了展现你的性格豪爽,很容易相处,于是你自来熟,就直接跟上司勾肩搭背,整出一副很熟悉的样子,领导有可能就会反感,因为你在他的心里还达不到那个层次。或者你为了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你跟领导开口就聊各种私人问题,很容易就会有尴尬的场面出现。
还有一种现象是职场新人经常犯的错,一到公司就觉得公司这可以改进,那边可以修正,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于是很自信地来到领导办公室,叽里呱啦地讲了一大堆要如何经营,如何做会比较好。结果领导一句话也听不进去,还对你产生了不好印象,为什么呢?
因为你得思考下,你在他心中算哪根葱呢?正所谓人微言轻,即便你的想法再好,那又怎样,对于大部分领导来说你在他们心目中可能只是一个菜鸟而已。所以聪明的我们跟领导提意见一定得看清楚情况,这个领导是否会愿意聆听你的建议,你的表达该站在什么立场比较好。
二,赞美得在点上
身份的第二个应用就是你需要搞清楚对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样的。这对于你赞美别人很重要。比如有个女生都是公认的美女,她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结果你继续赞美她美,可能她就没啥感觉了。
比如电影《美人鱼》里有一个情节,美人鱼林允第一次看到刘轩的时候大声叫:刘轩,你好帅呀!
刘轩非常淡定的回答:我知道!
这是刘轩在装吗?不是的,因为在他的心里就是这种感觉。
3.你的行为需要跟你的身份相符合
比如你到一个女孩子家,你以一个普通朋友,准男朋友,男朋友,准女婿……不同身份也都将是有不同的做法以及说话做事也是不一样。也因此我们到一个新环境的时候,需要提前思考一下你的身份是什么?然后才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表现出符合身份的言行。
否则就有可能会产生脱节,比如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有的人可能把自己的身份放在一个长者的地位,动不动就批评教训别人。这样很遭人讨厌。而有些人职业是老师,回到家老师的身份还是放不下,于是对于家里人也时不时给他们上政治课。而有些领导习惯了领导的身份,在家里,在父母面前,在朋友聚会还是一副领导的样子,就很难平衡好自己的各种角色。
其实身份对于我们的影响还有很多很多,这只是冰山一角,只是想通过这几个小案例与大家分享在生活工作当中,千万不要忽略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