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来了个新同事,轮岗实习的,两个星期之后就走,看到他的第一眼,感觉他好沧桑。
头顶上的头发薄薄的,阳光大点,就能看见光滑的头皮,他很客气,叫我师兄,我听着感觉怪怪的,但人家叫了,也不好让人家改口,忑忑不安地应着,小陈好。
领导把他简历发给我,我打开一看,90年出生,空气动力学硕士,一口血堵在胸口,心中的疑惑引刃而解,仿佛跋山涉水寻找答案,忽然一阵风,吹散前面薄雾,山中真面目赫然出现,原来是头老虎。
我问他为什么要来这里,你应该去南航,他说他之前在研究所,工资不高还死累,于是就来了这。我暗想,你是来养头发的吗?
据他说,他们这个专业,做工程师不是很赚钱,科技的东西枯燥不说,关键是不确定成果能不能出来,而他清楚自己的能力,所以趁着这边招人,赶紧投奔过来。
像他这样高学历的新同事,这届很多,一大半人学历都是研究生及以上,而且竞争非常激烈,研究生太多了。
那些之前想通过考研,暂时避开就业压力的人,可要想清楚了,该来的总会来的,要是不培养正儿八经的能力,光靠一张文凭证书,社会是不认可的。
看过一份各大高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的表格,里面有个现象很有意思,无论什么学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每年都在下降,从2015年13000,到2016年的11000,到2018年8000,人才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低,房价越来越高。
凯哥之前在部队,国防生毕业后五年,在老家买了一套房子,用的全是自己赚的钱,他很骄傲。现在你毕业五年,自己买套房试试?难不死你。当然,微信朋友圈里有那种文章,小白每天干这个事,年收入百万,他们五年能买房。
凯哥说,现在年轻人很难,以后会越来越难。
不知道他说这话有什么深层次的意思,但还是觉得小陈那哥们来这太屈才了,但人家既然做出选择,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尊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