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们会想着给身边亲近的人做一些事情,但是经常是自己内心琢磨他/她应该需要这个,应该需要那个。
倘若他/她有些地方做得不好,就想方设法让他/她立刻改过来。但是结果发现对方反馈过来的通常是对抗的情绪。
因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主要还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觉得我认为对方应该需要这些。
或许在人身上感觉不到这样做的后果,但是如果去养一棵植物,就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当按照自己认为的需要去养植物,想多浇水就多浇水,不想浇水就不浇,最后常常养得不好,甚至把植物养死了。
当养不好了,就觉得自己不适合养植物,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如果反思一下,会看到,虽然做是做了,但总是没有做到点子上。
虚空济老师曾说了一段话:任何一棵植物都有它变好的能力,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它提供阳光雨露。就如一个人要是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被包容,他是有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好的。
听到这段话的时候,内心挺有触动的。
现实往往是人们为他人做了不少事情,且绞尽脑汁想帮着对方变得更好,但是传递出来的却是挑剔,生气,郁闷,批判,委屈,贬低等情绪。用网上的一个词来说是“情绪价值”不到位。结果反而引起了对方的排斥和疏离。
人有时候可能认为情绪看不见,也不值钱,把事情做了就好了,至于情绪好不好就不用管了。
在生活中,时常也会看到有些人一边服务别人,一边板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即使事情做得再好也会让接受服务的人感觉到乌云密布的,心情很不爽朗。
从一些极端的例子里也能看到,不少人内心是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的,就像有句话说:有钱难买我高兴。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就甘愿被人骗钱,其实对方什么都没有做,就只是不断地满足他的情绪价值,他就不顾一切地给骗子汇钱,有时连防诈中心的工作人员想拉都拉不住。
所以,对待身边亲近的人,当你认为关爱不重要,不愿意给他爱,认可,包容,他就可能从其他的地方去寻求它,也许付出更大的代价。假如寻求不到,更加以负面的方式去呈现自己,陷入到恶性循环里。
倘若没有给予妥当的爱与关怀,没有真正看到对方的需求,就算在其他地方做得再多,效果也可能微乎甚微,自己还落得一身疲惫,怨声载道。
因此,在琐碎的生活里,首先对自己是有爱的,善意的,喜欢和接纳的,这样自然而然地让自己的能量充盈起来,进而把份爱与包容也传递给他人。
善待他人,与其挖空心思去做自己认为对方需要的事情,不如多给他们一些善意的微笑与鼓励,从容的陪伴和真诚的关爱。改变或许会悄然发生。这对自己也是一种救赎与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