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记得小时候背过的古诗:‘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现在在我心里留下的清明习俗只有祭扫了。
祭扫是悼念那些在时间的长河里,被时间卷入的人。已经逝去了的人没有征服岁月的山巅,那活着的人也应劈荆斩棘继续奋力攀爬,登上心灵的仰望的高度,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那些应该值得我们铭记的名字,给后人一些提醒。看着那些不朽的名字(名字在石头上会消失,但不会在某些人心里消失),我有了无限的遐想: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点人死了,他仍让活着。死了人活着,是因为他们在后人的心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归属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国家需要给人民制造归属感,公司需要给工人制造归属感,学校要给学生制造归属感。
中国成为世界的代工厂,这是一件高兴的事,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我们可以骄傲的说:‘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这也从侧面反映中国核心力量的薄弱。改变这一现状不是一时间能改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改变这现状一定会实现的。然而新一代工人,已经是一个不可不谈的问题。在中国这个代工厂中,富士康是典型的代表。这家公司可以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实现模板到大批量生产,这样的成绩对拥有三、四十万的工人感到自豪。但几年前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大家都还记忆犹新。
影响个人成长的因素有二:家庭和受教育程度。但是对于中国这个特殊的社会,生活的时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常把70后、80后、90后挂在嘴边,区分某些人的标志。新生代工人没有那么能吃苦了,或许是我们没有经历过忍饥挨饿的日子,不会对只要有地方住,能吃饱饭感到满足。新一代工人的价值观边了,他们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干不好就回家种田,他们身上的一切都改变了,他们被农村人和城里人边缘化了,游走在这两个群体的边缘,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清华大学97年的社会调查中有80%左右的人愿意回到农村,2010年愿意回家的不到2%。
工人们的收入比起以前的800元,现在算是很多了。可是服务行业收入的增加,让工人们的工资涨幅无法应对生活所需。工人们也不像以前那样专注,每一个地方呆上一段时间,然后向更好的企业跳跃。现在的企业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增长的机会被增长的人员抵消了,人很难有上升的空间。很多在富士康工作的人都把那里当成自己的一个跳板。人能跳远就因人而异了。
面对流水线作业的加工车间,工人感慨自己的青春在流失.......工人们很难找到归属感,很难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公司做到好不好和我没有多大的关系,我每月只是领我自己的那些工资.....
公司靠什么发展?我认为是战略、运营、人员。战略、运营、人员那个更重要?
战略=做正确的事(战略可以复制,差别在于能否执行或贯彻)
运营=把事做正确
人员=用正确的人
战略正确与运行正确只能有人员在工作。所以我认为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要留住优秀的员工光靠工资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为他们创造归属感!
英烈的归宿一半在墓地,一半在我们心里。
附上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